“以点带面”,提升学生整合与审美鉴赏能力

2019-09-16 00:00邱水灵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以点带面三位一体

摘要: “以点带面”学法指导符合国家统编版教材编写“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要求,总体上提出要有“‘点的品味,‘面的探究和‘面的拓展”三个环节,注重以点破面,以点带面,追求“点”的示范、内化与外现,要求厘清“点”与“面”的逻辑关系,在求同或求异中提升学生整合与审美鉴赏的能力。

关键词:以点带面;三位一体;求同或求异;整合与审美鉴赏能力

国家统编教材建构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框架,提倡采用“整合教材”的方式进行单元备课。[1]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陈小玲老师主持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以点带面学法指导研究”,重点研究采用“1+X”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冠名“以点带面”学法指导,其含义为选取精讲一课一点,带动单元面的学习,拓展课外加以强化认知,以达到提升学生整合学科知识、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及《背影》一课的教学设计缘于陈小玲老师课题中期总结汇报课,现就相关设计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入了五篇不同类型的散文。由于第一篇文章具有其特定的意义,老师选取这篇作为本单元课文教学的“点”,二级目录分析选取主题与内容、情感与写法和语言特色三个“点”进行精讲,以此带动单元“面”的分析,并进一步拓展延伸,扩大“面”的范围,提高学生的认识。本节课属于第三课时,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学情

单元要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重点品味不同类型散文的语言特点,以了解散文语言的多样性。所以,本节课以“理解《背影》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为教学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品味”单元五篇文章的语言特点,通过比较理解和归纳总结来提升学生对散文语言特点的整体认知。

语言特点的品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般教师多是从修辞、词性、句式等角度品味表达效果,一般不涉及对文本整体语言风格的品析,本节课按单元要求进行语言特色的探讨,也是值得研究的“点”。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坚持“以点带面”的理念,以重点理解《背影》的语言特色为“点”,以带动理解全单元各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为“面”,通过课外拓展进一步扩大“面”的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品味《背影》的语言特点——“点”品味

1.示例分析——“点”的示范。课文中提到《背影》的语言特点是“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2]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品读了“素朴”“ 典雅”“ 简净”和“细致”的内涵,然后以品味“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句话的语言特点为示例,总结出“明确语言特点+找词句论证+表达效果分析”的三步品读法,并展示两个分析示例。(1)这段话的句子都很短,且句句有用,可见语言之简净;其中“典质”“亏空” “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可见语言之素朴典雅。(2)这句话运用简短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之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个“点”的分析意义,以供学生在后面“面”的分析中得心应手。

2.品味实践一——“点”的内化。本环节教师预设了三句话,第一句要求小组长带领完成品味,第二、三句由组员独立品味,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帮扶引导的课堂理念。第一句为“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教师进一步以“三步分析法”提问完成,并展示参考答案为:这几句话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地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碎的事,作者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琐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其中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语言简净,不显抽象;多用口语,显得素朴。“我将……紫毛大衣铺好座位”是一个重要细节,突出父亲对“我”的爱。

第二句“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和第三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的分析,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的形式完成,有效地巩固了品味的格式,提高了课堂效果。

3.品味实践二——“面”的外现。为进一步扩大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学会举一反三,实现“面”的实破,教师设计了“自己举例进行品味”的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全文语言的品读中去,以发散的形式激发学生审美鉴赏的创造力,达到进一步全面理解文本语言特点的效果。

这三个环节层次分明,从教师示例到组长引领,再到学生品析指定语句,最后到学生自主品析文本语言,充分体现“以点带面”的特点:教师为“点”,组长为“点”,带动以全班学生为“面”的有效学习;示例为“点”,预设为“点”,自主发散品读为“面”,让学生能够全面解读文本,品析文本。

(二)品析单元散文的语言——“面”的探究

接下来,教师根据单元附录提示本单元各篇课文语言特点为“①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平实、饱含情感。②语言紧凑有力、直抒胸臆。③语言精粹、在感叹中透出睿智。④语言坦诚而耐人寻味。⑤语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简洁而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气息。⑥语言朴素,蕴含深邃的哲思”。[3]然后从单元每篇课文中抽取一至两段话进行品讀, 要求学生能够以此为例,理解相关课文语言的特点。教师预设如下: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代表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本单元散文的语言特点,领会散文语言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散文语言的整体认知,达到“面”的理解效果。

接下来,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指出各篇文章语言特色会有多种糅合的特点,并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归纳各篇文章的共同性。教师预设如下:

(1)有哲理:《永久的生命》《菜花》

(2)典雅:《菜花》《背影》

(3)耐人寻味:《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菜花》

(4)简净(洁):《永久的生命》《昆明的雨》《菜花》《背影》

(5)饱含情感:《白杨礼赞》《我为什么而活着》《菜花》《背影》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探究“散文的语言与什么有关”的问题,以进一步深化对散文语言特点的“面”的认识。教师总结如下:与散文的类型有关;与作者的写作语言风格有关;与作者的性格、生平、阅历等等有关;与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

这样设计层次清晰,分为不同点的探究、共同点的探究和特点本源的探究三部分,为我们打开了散文语言品味“面”的探究基本模式,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纵深探究散文语言“面”的内涵,以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深层次主题思想和散文的不同风格。

(三)作业布置——“面”的拓展

此环节教师设计为“阅读学习单元”。附录朱自清的《春》和《绿》,举例谈谈作者在《背影》和在《春》《绿》中语言表达上的异同。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背影》作者朱自清的语言风格,了解其风格变化的原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与作者的性格、生平、阅历等等有关”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本审美鉴赏的能力,有助于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课例的反思与建议

这个课例充分体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点带面”学法指导的思想,符合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材整合理念,体现以“1+X”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了以下三点思考,以供商榷。

1.需要厘清“以点带面”中“点”与“面”的逻辑关系。从数学逻辑而言,“面”是由“点”构成的,所有的“点”应具有其共同特性,这些“点”的共性就应该是“面”的特征了。笔者理解“以点带面”中的“点”与“面”应该具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更多地体现在其共同点。如果把几篇特点相异的文章放在一起,把“点”与“面”的关系割裂开来,不符合学生的探究认知规律。笔者认为,“以点带面”中的“点”与“面”应该是以共性为基础在求同中探索不同,而非以异质罗列进行探究。本单元五篇散文风格各异,差异较为明显,教师应设置有共性的文本进行探究,再进行不同方面的思考,这样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例如,有些学校开展群文阅读,以共性为特点,搜集具有共性主题的群文进行赏读,在探究中领悟其共性,区分其不同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厘清“点”与“面”的关系应该是“以点带面”课堂教学的关键。

2.需要确保“面”的阅读效果。“以点带面”,“点”是重点,以“面”为应用拓展,广泛涉猎为主。前面已经提到,由于“点”与“面”如果逻辑不清,“点”讲得再到位对“面”的学习也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这样就会导致“面”的学习效率低下。另外,“面”的学习内容多,讲授内容具有跨度大、跳跃性强等特点,不利于学生捕捉学习要点。所以,“以点带面”的学法指导需要考虑到“面”的学习效果,建议重点以单元复习的整理形式进行教学,或者采用“1+1+X”或“1+2+X”的形式,减少课堂容量来进行教学。

3.语言特点需要学生自主品悟。通常情况下课程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把文章的语言特点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从文本中找相关语句进行论证,但这种设计不利于引导学生概括语言的特点。科学的探究语言特点的方法应该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品悟并概括出来的,而非先知结果再找论据进行论证。因此,语言品味的课堂,教师应该设置平台让学生学会审美与创造性解读,自主生成对文本语言特点的认识。

注释:

[1][2][3]温儒敏,王本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邱水灵(1976—),男,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為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教学和初中阅读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以点带面三位一体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漫谈挖掘语文教学文本内涵
如何在农村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让书香校园绽放美术奇葩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让韵文识字散发无穷韵味
阅读教学,越读越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