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鑫
摘 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中,除了体育课对学生的生理成长和保持健康体魄有所帮助外,其他课程包括艺术类课程、文化类课程都只能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知识文化素养,因此,初中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地位。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工作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积极性就是一大难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学生参与性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
1.教学活动缺乏足够吸引力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活动都较为类似与统一,不是球类运动就是跑步或者自由活动,这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初中生来说,是缺乏足够吸引力的。体育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理论与实践,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普遍觉得理论知识是比较无聊的,更喜欢通过体育活动掌握理论知识,但大部分教师由于思维较为传统,局限于教学标准所指示的教学方式,通常会选择把理论知识讲解完再让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实践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上,多数体育教师为了省事省心省力,一般都会直接采用教材上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亲自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活动,这导致教学活动缺乏新鲜度,学生受不到足够的吸引,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自然也随之大大降低。
2.课堂主体没有以学生为主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发展,教学观念也随之更新,如今的教学观念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老师要更多地扮演的角色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即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主导者。老师要在和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常识,提高体育技能,加强身体强度,解答学生疑惑,而不是把知识死板地传授给学生和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有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生搬硬套,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不仅引起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减退,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根本不想参与到体育活动。
3.教学反馈评价机制不够有效
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毕竟有了良好的体魄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类课程的学习,所以,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反馈机制不够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不够完善,难以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无法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优化,继而引起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降低。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反馈机制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对于初中生的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对应策略
1.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改善传统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及时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与创新,切忌一直秉持不变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会令教学工作失去活力,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会让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引起学生抵触,降低学生学习体验,影响教学质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会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地进行课堂形式的创新,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有些课我们可以听一下学生的想法,多提供一些教学活动看看学生更喜欢哪个,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当堂教学任务布置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让课堂内容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老师也需要了解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化,所施行的教学模式要满足多数学生的期望,对于情况特殊的学生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合理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每堂课的学习参与积极性都达到最高的状态。由于初中体育课程是在户外进行,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老师们可以考虑把体育课时间安排在固定统一的时间,比如周几某几节课或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选出。
2.加强教学调研,设计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
处于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体育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较为难得的放松身心的机会,老师应该加强在体育教学中的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设计出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
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在满足教材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一些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比如“两人三足游戏”,我们可以将其改编为“两人两足”,一个同学背着另一名同学,通过做蹲起、竞走等比拼身体强度。这样一方面增加体育的竞技性,激发学生的体育斗志;一方面增加合作性,促进学生的关系友好发展。通过这种以尊重学生兴趣为主的体育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改變。
参考文献:
[1]张国祥.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才智,2017(32):121.
[2]欧阳兴.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215-216.
[3]易爱发.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5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