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存在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不匹配、校企缺乏沟通而增加了学生的压力等现状。对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突破传统“院园合作”的方式,实施“政校园企”多元联动;继续深化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习与工作负担;实施“生活导师制”,确保学生实习安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学前教育 职业素养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师傅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由职业院校及企业、机构等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标准化、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实践课程标准及考核方案,体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二、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不匹配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道路是崎岖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虽然现在有部分职业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了现代学徒制,但是仍然存在学生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状况。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实践的相关性很弱,甚至毫无关联,出现你教你的,我学我的,甚至不学的情况。例如在学校传授学生艺术教育活动设计知识时,学前教育机构却安排学生监督孩子吃午餐的工作;学前教育机构给学生安排班级管理的工作,学校却还在教授学生卫生学的知识。学校教学与企业见习相脱节的情况在现代学徒制运行中真实存在,使得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成效极低。
(二)校企缺乏沟通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缺少沟通,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因此,学生要面对双重领导,完成双方下达的任务。如果學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对学生下达的任务不协调,就有可能出现学习或见习任务混乱或任务繁重等问题。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长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身心压力。如果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下达的任务是相悖的,那么学生努力完成任务的结果往往是受到双方的批评。这不仅会使学校教师和学前教育机构导师对彼此产生不满的情绪,还会使学生感到迷茫无措,进而在学习和见习过程中产生无力感和排斥感。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深化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习与工作负担。从这一层面讲,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做大量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在职业院校“2+1”培养模式下,将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第五学期实习实训阶段课程调整到在校期间课程见习中,将学科教学法等实践课程集中到第三、四学期。在学生实习期间,院园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给实习学生安排学习和工作任务,让学生有个适应期,避免出现学习、工作上的焦虑。
突破传统“院园合作”方式,实施“政校园企”多元联动。职业院校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签订相关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健全相关制度,共同设立现代学徒制相关专项资金或制订一些特殊措施。重视发挥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由教育局主管幼教工作的职能部门统筹各幼儿园师资需求,然后与学院对接,协调安排学生到各幼儿园进行现代学徒制模式实习,使合作幼儿园基本符合“高大上”标准。
实施“生活导师制”,确保实习安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实习阶段的表现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实习开始一直待在各地用人单位,各自性格、所处环境和生活环境差异明显,一人一事,故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安全隐患较大,仅限于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对其进行管理,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担任“生活导师”的培养,“生活导师”具体负责心理辅导,相信能有效解决现代学徒制学生的管理问题,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红芹,邓广峰.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
[2]王利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优化[J].学周刊,2019(16).
[3]张丽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06).
[4]赖发明,杨伟传.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作者简介:余欣榕,女,硕士研究生,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