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2019-09-10 07:22冯志嵩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教育

冯志嵩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水平和质量。幼儿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状,幼儿教育表现越来越倾向于小学化。部分的幼儿学校已经提前开设了小学课程和内容,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让幼儿对教学课堂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因此,本文针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阐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原因对策;

引言:

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从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并且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重点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全方面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原因

幼儿阶段的儿童年龄段都在3-6周岁之间,正是爱玩好动的年纪。但是,很多的幼儿园在教学管理中用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制定来管理约束幼儿,教学方式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而教学内容过于知识化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幼儿教学传统的观念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学内容过分的知识化倾向,幼儿教育目标就是对儿童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幼儿园对孩子教育过多的强调知识,而不重视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培养。其次,在幼儿知识教育过程中,经常选用小学方面的知识内容,这样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十分的显著,在幼儿阶段,就要求儿童学会汉语拼音以及熟背26个英文字母,甚至在上小学以前,就必须掌握唐诗三百首的背诵以及认识更多的汉字。过多的知识内容导致儿童在幼儿阶段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影响。其次,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的幼儿园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而孩子们的游戏时间非常少。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让儿童没有任何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乏味以及游戏活动少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

1.2幼儿老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

很多的幼儿老师都有着综合的教学能力,不仅会基础的幼儿教学知识,还会音乐、舞蹈、游戏等等。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的幼儿教师都不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技能,对幼儿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多学知识,少游戏,认为这样就能让家长满意。导致幼儿在学校学的古诗、简单的英文字母,学过就忘。渐渐的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生活没有趣味,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幼儿园的生活本该是自由、充满趣味、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幼儿老师专业性对幼儿教育小学倾向化的影响,导致幼儿从小失去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背负着沉重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3幼儿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幼儿老师

很多的幼儿园为了节省教育成本,一个幼儿园就两三个幼儿老师,而一个老师要兼几个班级的教学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孩子,为了让幼儿在课堂上安静下来,就让幼儿写字、画画等等,用知识去约束幼儿的行为。而写画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小学知识内容。其次,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幼儿园老师,很多幼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在民办或者薪资福利差的幼儿园教学。因此,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不仅缺乏专业的幼儿老师,师资力量还严重不足,从而降低了幼儿教育质量,也让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严重。

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有效对策

根据上文所提出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以及原因分析,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明确幼儿教育方向,以幼儿全方面能力培养为主,从而促进个性化发展。

2.1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

根据幼儿教育指导方针提出,家庭和幼儿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该按照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都处于初始阶段,对家长和老师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老师应该和家长共同努力,根据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共同为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2加强幼儿师资力量的建设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重视,也对幼师队伍專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幼儿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一些幼教专业老师,专业性的老师更能得到幼儿的认可和喜欢,从而保障幼儿教学顺利的开展。同时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提升整体幼儿教育水平和质量。

2.3开展特色化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幼儿性格特点为主,组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从而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创设游戏情境教学,以幼儿爱好兴趣为主,在教学课堂中融入趣味性的游戏课程,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和学习当中来。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同学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作为老师,应该不断的探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并且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去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幼儿成长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以幼儿兴趣为主,对幼儿德智体美全方面进行培养。其次,在教学课堂中创设游戏课程,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此外,在幼儿教育阶段,尽量避免过多的开设小学课程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灵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232.

[2]段代英.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32.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教育
如何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