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兴琳
摘要:我国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默读、朗读、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为此,许多语文教师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课外知识。因此,本文以浅析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为题,探究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与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引言:
现代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认为,“阅读就如同进食一样,人不吃饭,身体就支撑不下去,人不阅读,精神就支撑不下去”,所以书籍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初中学生盲目将偶像作品与经历作为精神食粮,这一行为类似于“挑食”,是不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局限性
(一)学生阅读内容过于随意
据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必要前提,不足四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喜欢阅读的”,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笔者深入探究后,发现学生阅读内容过于随意是干扰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普及下,电子书逐渐成为新一代主要阅读方式,网络小说异军突起不仅激发了群众创作热情,还使得大部分学生沉迷期间,从宏观角度来看,各类题材的创作反应了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但从个人方面来看,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许多学生因此上课走神,沉迷幻想无法自拔[1]。
(二)教师缺乏有效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没有语文教师的帮助,学生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笔者在听《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后发现,教师围绕“言行合一”主题开展教学,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教师讲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在课文阅读环节中,教师只安排了五到七分钟的阅读时间,许多学生只来得及粗略地浏览。从整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语文教师将课堂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教学节奏略快,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语文教师的授课内容更是事无巨细,甚至到了过于细致的地步,导致学生习惯性地依赖教师分析,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2]。
二、培养中学生閱读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大部分学生都对阅读存在或多或少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可以诱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受到思想教育与情感熏陶,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充实的享受,因此,阅读对学生来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只有不足两成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消遣,前者将阅读作为功利性措施,后者缺少对阅读的端正态度,两者都缺乏对阅读的正确认知。为了纠正这两种极端且偏颇的态度,笔者开展了《阿长与< 山海经>》这一课的教学,在本次课堂中,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阅读时间,并严格管教学生小动作。许多学生在最开始的不耐后,渐渐开始沉迷文中内容,有部分学生甚至还翻阅课外延伸,当课堂过去十分钟后,班级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课文阅读,接下来的授课环节进行十分顺利[3]。
(二)教师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许多人认为它是艰苦的,也有人认为它是休闲的,但任何一种阅读行为,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指导,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例如在部编版《骆驼祥子》这一课时中,许多教师认为《骆驼祥子》属于导读内容,忽视了导读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只是敷衍地让学生自我学习,这一行为是不正确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导读教材,将导读课作为语文课程中的正常环节,明确预习要求,紧抓学生预习效果,针对生字词等重点难点,教师应该适当“放水”,忽略生字词的分析,转而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题意或查找工具书,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科学的、有序的指导[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局限性,从教师与学生两大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鼓励教师适当“放水”,提倡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良好阅读习惯的训练,希望能为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小斌.浅谈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J].甘肃教育,2019(14):61.
[2]沈玲勤. 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以封开县杏花中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韩春梅.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07):139-140.
[4]哈德章.摭谈中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7(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