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写一手好字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书法正渐渐远离学生的日常。其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所以,加强小学生书法学习非常必要。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言传身教,提倡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
关键词:激发兴趣;示范引领;方法指导;持久练习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084-01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书法以其优美的形式,深刻的内涵,丰富的门类而独树一帜,成为我国的国粹。书法文化是无价之宝,理应受到重视和传承。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书法方面的熏陶非常必要。在这方面小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翻阅新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这样的描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书法文化正是这文化百花园中香气袭人的一枝。“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凡此种种,对小学的书法教育提出了有梯度,可操作的目标,无一不说明书法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可是,由于书写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即使经过长期练习也收效甚微等原因,并没有引起师生足够重视,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书法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长期的卓有成效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索然无味,也是无法持久的。对所学内容持有浓厚的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渴望,渴望深入地了解。反之。“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所谓强人所难,没有兴趣,耗费再多的时间也是徒劳的。
学习书法是同样的道理,怎么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呢?不妨尝试一些巧妙的方法。例如,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地黄汤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美的事物总是能让人赏心悦目。学生虽然只能浅显地欣赏,但那种潇洒飘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定会让学生惊叹不已。
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层次参加适宜的比赛。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通过比赛可以增长见识,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就感。小学生书法考级和现场书法比赛都是很好的平台。在班级内定期组织比赛,把一段时间的练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一次一次的进步会让孩子信心倍增,从而兴趣盎然。
2.善于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教师相处的时间较长,甚至超越了父母。再加上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特别爱模仿老师。模仿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老师的衣着装扮、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不经意地影响着学生。“身正为师、博学为范”,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容小觑。
要想让学生热爱书法,写好字,教师首先得写好字。从课堂板书到作业批改,都应该端正美观,不能随心所欲、龙飞凤舞,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不会认真规范地书写。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是学生学习书法的主要阵地,无论是软笔还是硬笔,教师都应在课堂上起到示范的良好的作用。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示范运笔的笔法:逆起、转锋、中锋行笔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方便学生在练习时有章可循。硬笔书法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台进行,如何行笔、如何收笔,怎样做到优美好看,良好的示范使学习事半功倍。
3.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胸有成竹”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苏轼动笔画竹之前,心中早已有竹,方能一气呵成。学习书法也是一样,必须先教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笔画顺序到间架结构,从大小平衡到穿插避让,做到心中有数。还要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格、米字格中的位置,横在哪里,竖在哪里,只有这样,书写时才不会乱了手脚,写一笔看一笔。
仔细观察还应包括每一次写完,将自己所写的字與例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找出哪里写的不满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书法课上,把不同学生的作品加以展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缺点,帮助同学进步。“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读帖、比照的过程学生学习书法大有裨益。
4.大力鼓励学生长久练习
书法作为一门传承性很强的艺术,单靠一时兴起是很难练好的。事实上,任何学习的过程都是这样,想要一蹴而就简直是天方夜谭,必须要耐心地、反复地练习,方能熟能生巧。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王献之练字握笔之牢无法抽掉,王羲之练字一池水尽染黑色,柳公权练字衣服磨破一层又一层……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然而,长期的练习是枯燥而辛苦的,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做不到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练习,利用中午或傍晚放学时间,利用假期,静下心来,好好练字。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坚持不懈地练下去。
综上所述,书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应该从小学生抓起。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孜孜以求,小学书法教育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