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 姚娟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管理人员 素质能力 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0.012
Keywords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rs; quality and ability; double first-class
1 高校中科研管理人員的主要工作内容
(1)科研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根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科研工作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外部科研政策的变化,征求学校科研人员的基本诉求,适时调整校内政策的引领方向。
(2)科研平台的建设。组织学校参加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的申报;对已经获得审批立项的校内各类科研平台,按照建设目标要求实施过程监控与管理;对校内自建的科研院所等机构做好相关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3)科研项目的管理。对各级科技类项目的相关申报政策进行研究,为校内教师提供最新申报政策的解读与咨询,组织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立项项目的人员档案资料、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及使用、结题验收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4)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组织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人才的遴选与培育工作,为学校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人才的推荐及评选提供保障。
(5)科研成果、专利、专著的组织与管理。定期开展对学校科研人员产出的科研论文、专利、专著等进行统计与审核,根据学校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对有关成果进行奖励。
(6)科技成果的鉴定及奖项申报。组织针对校内各类科研成果的鉴定,研究各级政府、社会力量科技和专利奖的申报政策,做好学校参与评选项目的遴选、填报、评审、跟踪等相关工作
(7)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学校有关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对校内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予以指导和跟踪,对学校有效专利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与跟踪,以及组织各级知识产权项目的申报。
(8)技术转移推广。负责与政府、企业的联络、科技合作洽谈,对校内及时发布地方政府、企业技术需求,利用各类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实体机构开展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接洽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对立项的合作项目进行合同审核、经费管理与服务工作;定期收集、整理、汇编校内各类科研成果并利用各类洽谈会、展示会等开展相关科技成果的推介与展示工作。
(9)学科建设规划与评估。根据学校中长期的发展规划目标要求,从人才队伍建设、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等方面研究制定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工作。
(10)各类科技统计工作。组织填报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科技基础资源调查统计、高校科技统计年报等科技类统计工作。
2 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
(1)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在处理具体事务中往往要面对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局面。因此,这就要求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除了专业层面的知识储备外,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法律常识。只有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在成果审核、项目申报、技术转移等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具有掌握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能力。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如何掌握和运用相关信息技术服务于科研管理工作是对管理人员的一大考验。作为新时代的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熟练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等方面的技能,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这对于实现网络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利用,以及与科研人员之间的上传下达,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具有对科技政策的敏锐洞察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变革期,对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更是日新月异。因此,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高校更是要时刻了解和掌握国家和社会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学校的科研管理政策,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而作为高校科研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发展中寻求自身的向前突破。
(4)具有勇于开拓思维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科学研究永恒不变的话题,在高校的科研工作中,创新不单是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的科研管理中,用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科研管理的水平是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5)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内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一项工作往往很难在单个部门内部完成,需要涉及学校多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必备的沟通原则和技巧。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调整沟通的方式,以确保科研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传达,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以此提升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6)要有爱岗敬业和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高校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有长期坚守科研管理一线工作的耐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对象。如果没有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足够热情和长远职业规划目标,很容易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迷失自我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工作实效。
3 如何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效率
(1)创新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管理体系。高校的领导者要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人员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组织机构的设置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确保建立权责清晰、分工合理、团结高效、人员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明确,协同合作,针对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管理机制,形成良好运行模式,提升科研管理工作实效。
(2)培养机制常态化,建立专家型科研管理队伍。随着“双一流”建设在高校中的不断推进,高校自身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面对剧烈变革的外部环境,科研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积极为科研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将科研管理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常态化,形成固定的机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培训和交流的内容,以培养专家型的科研管理队伍为建设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培训效率。
(3)简化工作流程,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科研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文件,纸质化的办公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要求。只有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办公管理体系才能避免各种繁杂的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学校的领导者要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引进适合的现代化科研管理系统,打通信息闭塞的各个环节,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统计等事务性繁杂的工作,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效率,为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校的激勵机制主要是应用在科研人员这一群体,往往忽视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基本诉求,针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相关激励措施相对较少,且形式单一不够灵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事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导致科研管理人员抱着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思想,很难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需要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倾斜,站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局出发,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4 结论
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繁杂而细致,需要其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而科研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科技创新产出的质量高低。因此,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应该转变观念给予科研管理人员应有的重视,用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科研工作体系。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简单快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水平,为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2018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中的应用研究,2018SJA1749
参考文献
[1] 梁婷.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208-209.
[2] 王志刚,张俊杰,姚虎,张晓妮.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5(01):44-45.
[3] 赵芳芳.民办高校专家型科研管理人员成长路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