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莉
摘要: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乡土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不仅符合幼儿教改工作需要,也能有效弥补当前幼儿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探讨。
重视乡土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也能逐步构建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材料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选择幼儿喜欢的材料才是重点。自然界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有石头、泥巴、野花、野果、各种农作物等,这些都是幼儿随手可得的天然玩具。为此,幼师应考虑怎样收集富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将其合理运用到区域活动中。除了这些,还可结合具有海门地方特色的本土地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比如,乡音:海门童谣、通东号子、海门山歌;乡味:海门山羊肉、海门万年芋艿、长乐镇草莓等;乡型:江海博物馆、三星绣品城等。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幼师要大胆创新,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呈现个人的收集成果,并与同事间交流研讨,共同确定材料收集种类与收集方法。这需要幼师有针对性地收集乡土材料,并对收集的材料合理分类。二是与家长合作,通过家园共育,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可在家长会上讲解区域活动的意义以及收集材料的用途,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去收集材料。将亲子活动作为平台,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材料收集中,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
用乡土材料建特色区域环境
合理划分区域 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而幼儿人数较多,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所在幼儿园重视对三维空间的合理利用,尽量使各个空间都得到合理的利用。在活动室内创设了不同主题背景的区域游戏活动空间,并借助玩具柜、纸板以及富有乡土气息的吊饰将活动室合理划分为不同区域,包括打造常乐镇草莓坊、芋艿基地、山歌童谣大舞台、海门建筑基地等通过区域创设,游戏增进孩子们了解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在走廊上则开辟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空间,包括三星绣品城、名俗文化区等。
在本土元素的背景下推进区域活动 通过在园内建设草莓坊、芋艿基地,带着孩子每天观察草莓、芋艿等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认识到生命的神奇之处。对于喜欢唱歌跳舞的孩子,则划分在山歌童谣大舞台区域活动。由老师教孩子们唱山歌、学童谣,并组织孩子们表演,让孩子们的表演欲得到释放。在游戏区域通过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特别是富有本地特色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视材料的投放
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对幼儿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不仅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也是架起幼儿与知识间的桥梁,更有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为此,在材料投放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投放材料的多元化 多种多样的材料能丰富幼儿的思维活动,从创造性的层面来讲,它能增加孩子们的灵感与顿悟。当地的农作物资源丰富,因此,根据海门特色与幼儿的兴趣创设“农作物之家”,将农作物资源运用到不同的区角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玩法。此外,还避免了同一类型材料的单一组合,将不同材料组合在一起,让幼儿们自己去尝试、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将棉花、芝麻、南瓜等变成美丽的工艺品与玩具。又如,在美工区利用果壳、果核让幼儿制作拼贴画。在益智区则让幼儿对这些果壳、果核分类、数数,实现了同一材料的不同利用。
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投放合适的活动材料是确保幼儿自主探索成功的前提。幼儿的探索能力与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幼师在投放材料时应重视材料的层次性。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研究相同材料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使用方法,确保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最终得到发展。比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用香樟树叶贴画、打结;中班幼儿则学习编制小鱼、糖果;大班幼儿学习更加复杂的编制方法,如麻雀、长颈鹿等。
探究性投放材料 在開展区域活动时,幼师投放的材料应符合探索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幼儿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保持对区域活动浓厚的兴趣。比如,在中班探索区可让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准备化纤布、剪刀、老布、木屑、麦管、木棒、塑料吸管等材料。幼儿在操作与观察中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结束语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自然的乡土资源非常丰富,也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为此,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将其合理利用,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吴凡.巧用乡土资源,活化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J].读写算,2017(20).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海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