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话古诗与教师引领课外阅读

2019-09-10 02:07宁丽萍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鸳鸯小家伙花草

宁丽萍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关注阅读过程中量的积累才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6年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这都说明,课外阅读必须提到日程上来。现在,小学生已经有了课外阅读的愿望,家长已经有了亲子阅读的意识,那么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该如何引领,成了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领阅读,解读诗词精髓

在阅读引领中,教師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局限于阅读内容上的积累,更有阅读方法的积累与运用,高尚情操的熏陶与感染,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精神世界的丰裕。其中,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是给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学生迈向自主阅读,自主积累的有效途径。所以,并不是说课外阅读仅仅局限在“让学生自己去读”,而无方法的引领。当然,这里的“引”,是为了日后更好的放。

在教学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时,笔者就与学生共同经历了一段颇耐人寻味的教学过程。课上,笔者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抄罢,学生便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这是一首五绝。”

“这首诗我背过……”

面对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这些课前的“小骚动”,笔者还是有些把握的,毕竟学生先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于是,笔者选择放手让学生自圆其说,静心等待需要帮助的那一刻……直到学生尽情地读完这首诗。

师:诗都读完了?

生:(争先恐后)读完了……

师:(若有所思)那诗歌的第一句写了什么景物?       生:写了江、山。

学生认真地回答。于是,笔者拿起粉笔信手在第一句诗的后面画了一道江水、一座连绵不绝的山脉。

师:那有谁知道,诗歌的第二句又写了些什么?         生:春风花草香。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写了花。

生:还写了草。

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颇感欣慰。于是转身又在这句诗的后面画上了花草。就在这时,教室里一只小手突然举得高高的,生怕笔者错过。

生:老师,我还有……

笔者疑惑了,不知这小家伙又读出了什么?于是叫起了他……

生:老师,还有春风!(坚定地回答)

哦?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于是,笔者故作为难地自言自语:“这个春风该怎么画呢?”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

生:老师,我来画!

也不错,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笔者让刚才发现风的那位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画“风”。只见学生稍稍停顿片刻,转头问:“老师,能照着书上的画吗?”

“当然可以。”笔者笑着点点头。         学生走下讲台,捧着课本再次回到黑板前,打开书,照着课本认真地画了一个鼓着嘴和腮帮子的风娃娃。

师:画得怎么样?

本想赢得台下学生的认可,不想那些小家伙脑袋像拨浪鼓一样摇个不停。

生:老师,我来画。

只见这第二个孩子大笔一挥,三个大“撇”一挥而就。

师:哦,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

生:老师,这好像给了春天一计耳光……(一个学生嬉笑着说)

师:那这春风该怎么画?

一下子沉默了。这时,前排一个小男孩眼睛一直盯着黑板,怯怯地说:“春风吹过,花草应该都向一边倾斜……”

啊,好一个春风吹过!一个刚刚上了二年级的孩子,真的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实为难得。在场的学生也都发出啧啧的赞叹。于是,笔者让学生重新画风,只见小家伙擦去了笔者先前画好的花草,一顺儿又添了新的花草。笔者真心欣赏学生们的阅读发现。看来,这帮小家伙的阅读品质不容小觑。于是,笔者若有所思地问:“春风花草香——这花草的清香又该怎样表现呢?”的确,课堂需要静心的阅读思考。

提出话题,深入探究

面对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学生们又一次陷入沉思。突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老师,我们可以画一个人,展开双臂,仰天陶醉,好像闻到了阵阵花香。”

师:好有意境啊,可是我不会画。

笔者有点难为情了,因为画出仰面陶醉花海的画面,的确不容易。

生:老师,干脆画一个人低头赏花,这样不就简单吗?(另一个小家伙打断了我的思路)

生:老师,春风花草香,可以画一个美女手挎花篮,坐在飞奔的马背上,花篮里盛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瓣,姑娘一边骑马,一边散落花瓣,而且马蹄上都系着漂亮的蝴蝶结!

学生说着似乎很兴奋的样子,教室里刹时沸腾了。

生:老师,我也这么想的……

师:我算是明白了,在你们看来女子是香的,男子倒是臭的了?

哈哈哈……显然,一句幽默化解了课堂尴尬。时间已经过去10分钟了,学生们的小手还在鳞次栉比地举起,该收手了。于是,笔者走上讲台,拿起半截粉笔画了起来,教室里“刷”地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眼睛都盯着黑板……

“啊,我知道了,是蝴蝶!”

“真是蝴蝶!”

还没等画完,又是一阵七嘴八舌。

生:老师,是花香吸引了蝴蝶!(台下有人大声说道)

生:对,这样画更能表现出花香!

学生们的阅读有了深度。于是,笔者把“吸引”两个字写在了黑板上。

师:你们真的太不起了!那诗歌的第三句又写了什么?谁来读一读。       生:泥融飞燕子。

师:那我应该在这句诗的后面画些什么呢

生:画小燕子!

生:老师,你一定要把小燕子的尾巴画成剪刀似的哦!

看来,学生们的日常阅读已经发挥了作用,郑振铎先生的《燕子》,他们太熟悉不过了。于是,一群“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跃然于黑板之上。

生:第四句写的是——鸳鸯!

师:鸳鸯是一种什么鸟?

生:一种水鸟。

教室里又安静下来。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鸳鸯?

此刻,又是一阵小小的沉默。突然,一个声音从教室的最后一排传出来“棒打鸳鸯!”。好一个棒打鸳鸯,也不知这么小的年纪他从哪儿听说过这样一个词语。于是,笔者告诉他们“鸳鸯雌雄成对”的故事,还给他们讲述了陆游《钗头凤》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生:老师,我们也想学《钗头凤》。

师:会的,等你们上了高年级,老师自然会给你们讲到的。

课中知识的穿针引线,愈发激起了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于是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鸳鸯。刚画完,学生们又炸开了锅……

生:不行,画鸳鸯要画两只。

生:鸳鸯是成双成对的!

看来要想对这些小家伙瞒天过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生的央求下,两只相依相伴的鸳鸯终于画好了。

师:同学们,你们再看这首诗,这每一句都是一处景……

生:这叫“一步一景”!

好一个一步一景,他们的提炼让人惊讶,笔者随机板书【一步一景】。

师:这每一处景又都是一幅画……

生:这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同学们,学古诗只要学会运用“边想边画”的方法,就可以体会到“一步一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境了。课下,去给《池上》、《竹里馆》、《独坐敬亭山》进行“诗配画”,下节课展示交流!

短短20分钟阅读指导课给笔者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与收获: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更多的阅读思考,才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放任阅读,断不会出现这样的精彩课堂。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解放路小学)

猜你喜欢
鸳鸯小家伙花草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爱护花草
爱护花草
当然是你掏钱
花草春夏
精灵
沉睡的花草园
“作秀”的鸳鸯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