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俊
摘 要:对于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教师无不期望自己的课堂呈现出高效、专注、多样化的特点。随着微课教学的问世,类似问题便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希望借助这一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教学;初中数学;学习效率;提升
“微课”是教师通过短小的视频为表现形式,向学生阐释或说明以某一知识点或解决某一个问题的课程讲解方式。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需要教师在微课的视频中体现出以下元素:内容丰富、知识点清晰、多种讲解方法以及多样化知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高效的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核心要义,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并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知识表达丰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旁征博引来证明相关的知识观点。一来教师能够通过大量的知识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教师也可借此增强自身的教学地位,提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演示大量的视频资料,提升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理解水平。同时,教师此举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既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对复杂的知识点时,往往需要内容详实的图文知识来进行说明,提高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因此,教師引入微课教学的方法,便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可以教授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使用微课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完全平方式与数形结合进行融合,为学生讲解(a+b)2的具体含义。在微课视频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而后在正方形内划线将其分割成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边长为b 的正方形以及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长方形,最终的面积公式,能够对应完全平方公式。故而,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从而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知识理解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应当为学生讲解内容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教学的方法,选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的内容,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求知欲展开教学。这样的微课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接触微课数学教学的过程,收集学生的数学兴趣关注点,而后进行更加系统性的分析,从而为学生选取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内容进行知识扩充。借助微课教学的方法,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时,可以结合微课教学的方法,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相关的战争历史知识,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拓展。通过为学生讲述“拿破仑巧测河宽”的历史战争故事,来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通过教师微课视频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其中应用到的三角形相似知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中渗透了历史知识的内容,有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通过微课教学的方法,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获得极佳的学习体验。
三、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时,需要综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其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对于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学生解决相对基础的微课所示习题,对于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需要学生解决难度稍大的题目,而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需要学生拔高自己的知识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最佳方案选择”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数学知识理解层次不同的学生,需要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期间,需要教师将知识重点进行融合,对应不同的知识难度,从而使得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教师开展微课分层教学,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微课教学方法,引入大量的知识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雪,王剑.智慧教育下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136.
[2]卫德彬,阮征,丁增宝,唐继春.微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析——以因式分解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8,37(03):1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