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获艳
摘 要: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了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的阅读特色,接下来以二年级教材为例对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其任务主要是写字、读书、写话,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更是强调: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由此可见,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纵观部编版二年级教材阅读内容的安排,我们发现正如温儒敏主编所强调的:部编版教材的特色就在于“读书为主,读书为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我们如何在使用部编版教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展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呢?本文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对此展开详细探讨。
一、基于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特色的阅读内容解读
(一)教材以读作为主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构建了具有“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特色的阅读教学结构,这种有意识地构建突出地体现了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以读书为主”的编排特色。而且教材中的选文非常适合低段小学生阅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像《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媽妈有办法》,这些课文的内容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很多文章不但故事性强,还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选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相符,和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贴近。
(二)关注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的编排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编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篇目,如上册在阅读单元安排了《大禹治水》,下册在识字单元安排了《传统节日》《中国美食》,在阅读单元安排了《羿射九日》等,这些选篇不单单要让小学生了解有关民俗的内容,让他们掌握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萌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基于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特色的阅读策略
(一)以绘本为载体,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且他们的识字量少,因此图画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有效途径。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更要充分利用绘本这一载体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它具有“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的美名。以绘本为载体,围绕绘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以《逃家小兔》为例,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那夸张的动作、有趣的神态和表情就已经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当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时,已经有很多小手都高高地举起来要求读一读!由此可知,绘本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拥抱阅读的重要载体。
(二)诵读经典美文,提升阅读涵养
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反复诵读呢?经典美文,特别是一些传统蒙学经典,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这些作品每句都比较短小,富有节奏,诵读之时给人带来朗朗上口的感觉,因此有利于学生反复诵读而不至于生厌,对于培养他们的诵读习惯是非常好的载体。为了促进学生对经典的热爱,播下阅读的种子,教师还要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如“经典古诗句对接”“演绎经典古诗”“诗词歌唱比赛”等活动,以此来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不断积淀自身的阅读涵养。
(三)开展亲子阅读,营造阅读氛围
无数次的教学实践都证明,有成年人参与的活动孩子们会认为更有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并乐于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中,由于父母的参与,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与父母共同阅读、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还促进了亲子沟通,融洽了亲子关系。在亲子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当和妈妈一起读故事时,孩子们的脑海里全都是和妈妈共同生活的场景,这不但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的主旨,还使他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爱意流动的亲子共读时光,营造出温馨美好的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教材以读作为主线、关注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教材阅读内容安排的特色体现,针对部编版教材特色,结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教学目的,我们总结了基于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特色的阅读策略:以绘本为载体,激发阅读兴趣;诵读经典美文,提升阅读涵养;开展亲子阅读,营造阅读氛围。本文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74-75.
[2]袁红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