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要:《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阶段,创新意识应该从小抓起,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乐于思考,学会思考。本文以“超脑麦斯”创意思维课程为模板,研究复旦小学学生关于点、线、形关系创新思维训练发展。
關键词: 创新思维;“超脑麦斯”千变万化课程;思维训练;小学数学点-线-形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1]曾经说过,学生的数学知识不是教师教出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小学生创新思维就是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挖掘出来的。“超脑麦斯”数学创意思维是起源于台湾的数学教育模式,其坚持的根本理念是国际STEAM理念,
本文以复旦小学思维班为例,以“千变万化”课探究复旦小学学龄处在6到8岁的40名学生思维训练。我国著名幼儿心理与教育专家殷红博教授[2],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现: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幼儿创造性,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是幼儿超长能力结构开始建构、并快速发展的关键期。7岁左右是儿童多路思维和操作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8岁左右是儿童自学能力、自我控制、坚持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儿童欣赏艺术和美感心态萌芽的关键期。
根据6-8岁学生的认知发展,我们采用的学具为彩色扣条各12支(见图1)。红、橙、黄、绿、蓝、紫六种色是视觉敏感色,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3]研究表明:6-8岁的孩子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多是根据对视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体积小的、易于拿取的物件应采用鲜艳的颜色。鲜艳的色彩有利于视觉的丰富、思维的活跃。适当地刺激他的兴奋点,调动他的活力与积极性。小学生学具操作,可以促进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4]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学生阶段性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出小学数学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总目标。我们围绕“线-面-形”的概念,制定出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初步认识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分类。(见图2)
在探究前,教师和学生先制定俩个约定
①教师口令“1号坐姿”,学生回答“面向老师”。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样的口令能强化规范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形成行为规范的意识。
②四名学生一组,推选组长,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活动一:观察学具。扣条上有凹槽、凸点,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有英文字母
学生活动二:操作学具。单色扣条组合,一条像戒指;俩条像鳄鱼嘴巴、活动角;三条像箭头、鸭掌、三角形;四条像十字架、正方形;
教师活动一:引导拼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认识基本图形扣条首尾顺次连接成闭合图形,三条组合闭合图形是三边形(一般称三角形),四条组合的闭合图形是四边形,五条组合的闭合图形是五边形……
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拼出6种单色三角形。
老师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设计出探究所需的例子,从而明确操作目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分类。
问题1: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六个三角形有十八个角,找找看,这十八个角中哪个角大?
问题2:最大的三角形是什么色?最小的三角形是什么色?(教师引导学生固定最小的三角形将其他三角形按照大小顺序扣到一起)(见图3)
问题3:如果使用双色,三色拼三角形,会拼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小组自行拼搭。
1.在小组内完成教师基本不干涉。除非发现小组内无法继续探究或者偏离主题,才会参与指引。
2.组织学生小组汇报:首先请一个有完整三种分类的小组进行汇报。介绍分类理由,教师将小组的分类作品挂到黑板上;其次,充实例证,依次请有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分类的其他小组,带上作品补充黑板上第一个小组的三种分类的例子,最后得到全班一致认可的数学发现。此时,所有小组的作品均按类别展示在黑板上。
根据小组所作三角形,将组内三角形分类,填写任务单,并写出分类理由。
通过颜色和长度的比较得出结论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俩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俩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拓展延伸:上述三角形分类适合6-8岁学生的认知发展,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一个拓展延伸学习任务极具思维含量,非常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为平常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提供了训练的机会。
课堂总结:
在新授部分:学生用手中的扣条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并且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5]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接147页)
(转148页)
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结:
学具操作是思维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面对教师提出的任务,同学们借助学具,一次次地尝试,失败了再来……经历了由盲目到找规律,由盲从到深入思考,由急于求成到细致深入,由独立操作到主动合作的过程。数形结合,挖掘算式背后的意义,摒弃定式思维,构建创新课堂。这堂充满头脑风暴的数学课,让学生从矜持走向开放,从松散走向联合,从无序思考走向有序思考……
参考文献
[1]付云菲.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2]殷红博,耿中津,郑卫光.未来教育与完美人才教育学(上)[J].现代特殊教育.1997(04)
[3]陈庆飞,雷怡,李红. 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性与变化性对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