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三英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导向的全新教学要求。因此加强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作为文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不仅承担着学生识文断字的教育责任,也需要积极承担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责任。因此,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从多样化的阅读,拓展学生积累空间;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整合信息教学,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对创新语文教学形式,打造高效小学课堂的策略做了探究。
一、多样化的阅读,拓展学生积累空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知识经验基础薄弱,但凡知识的所学,都是通过课堂这一途径进行获取。然而,语言的知识涵盖之广,并非课堂这区区一隅所能全部包罗的。故基于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之余,大力拓展课外空间,并利用阅读这一语言获取的主导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多样化的阅读,从而扩增小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语言积累能够获得良好的资源优势。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时,《将相和》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典故,学生可通过此文的学习认识到诸如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等语言。基于此,笔者又另外选取了大量的有关我国古代的典故指导学生进行了阅读,如:邯郸学步的故事、纸上谈兵的故事、三人成虎的故事等。这一系列典故在课堂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库。同时,学生通过对这些典故的阅读,也懂得了每个语言词汇的形成都有其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象征,知识视野得到了大大的开拓,从而为语言的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是语文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改变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方法陈旧、评价方式单一等状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写作目标得以高效完成。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加学生的写作积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习作“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内容时,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名人的励志视频以及经历介绍,并用课件展示了班上学生的生活照,鼓励他们说出其他学生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写作教学,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弥补了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的缺點。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去查阅相对的写作题材,丰富他们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在合理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观察世界、了解生活。这样,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再将写作视为一项任务,而是当成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三、整合信息教学,促进学生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要想发挥语文知识的魅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发挥活动的真正价值,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进来,实现在实践中构筑知识的教育意义。通过实践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活动的质量大大提升。
例如,在学校举办的一些春游、植树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中,笔者会让学生将活动中的经历用文字或者照片记录下来,过后将之写成简单的心得体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让学生利用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过的知识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在班级举办的阅读探讨会上进行发布。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对在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保持地更加持久。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感优势,在班上举办一些“唱歌比赛”“朗读大赛”等,进行背景的烘托,激发学生更生层次的情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明白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研究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同时,语文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加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张燕.提升小学中高段语文词语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8-10.
[2]宗维明.“整合阅读教学”在小学中高段的应用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