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动,我国教育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还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思想,加深学生的文化知识程度,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对于初中生而言,处在当下这个学习阶段是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功的成为一名遵纪守法、道德品质高尚的公民。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教师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并且教育学生懂得分辨不良信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学科,通过此门学科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在面对是非对错的时候能够理智的正确的加以判断。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地认知到法律知识,以及触犯法律所带来的后果,这样学生会懂得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已经成为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所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与其他学科的性质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度较低,不仅如此,这节课在结束的时候并不需要以试卷考核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那么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在课堂上的表现经常是轻松和散漫的状态。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相对来说非常容易,这也使得他们在课上难以将注意力全部集中,这也直接导致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不利于教师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效果[1]。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心理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给出的反应非常敏感,好奇心非常旺盛,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效果较为单调,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初中这个关键性阶段,正是心理和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性时期,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还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自身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这就需要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运用新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道德教育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法制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善的措施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重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使其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提升自身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综合能力素养,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道德与法治内容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对学长进行讲述,并根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安排课后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重视度,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了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做出创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这对学生之后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学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可以有效的塑造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使得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较为轻松容易,但由于信息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手段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在课上和课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有效的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在双方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来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在生活中,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为提学生的道德法治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意识。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上,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还要使学生在接触社会道德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各方面锻炼自身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后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东.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2]李照粉.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2+94.
[3]秦洋.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华夏教师,201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