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颖
摘 要:哲理性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散文类型,它兼有“叙事”、“描写”、“议论”等的特征,同时其本身也呈现出“思辨”的色彩,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哲理性散文具有“意蕴深厚、哲理深刻,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这就是哲理散文的“深入浅出”。哲理散文形神兼备、形散神不散、且深入浅出,艺术性极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赤壁赋》为例,探究高中语文哲理性散文的“深入浅出”,并给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哲理性散文;深入浅出;教学方法法
“深入浅出”是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哲理性散文大多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即作者在创作时,深切地投入了“情和理”,却将“情与理”的表达外显为“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着实精妙。《赤壁赋》是宋代文豪苏轼所做之赋,其中有景致描写、有活动对话,而作者的“吊古伤今”“矢志不移”等情怀便隐于简单的景物表达与人物对话中。
1.透析“结构和意象”——初感“深入”和“浅出”
哲理性散文的“深入”“浅出”首先体现在文章结构以及文章所描写和议论到的各种意象。在《赤壁赋》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先分析结构,理性作者的写作思路,即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和段意总结,从结构上感知“深入”与“浅出”的结合。《赤壁赋》的结构清晰明了:全文共有五段,每一段的內容很浅显,很容易概括,整体为“写夜游赤壁之景”——“写诗人欢乐地饮酒放歌和客人箫声悲凉”——“写客人感叹人生短促无常”——“诗人陈述自己见解宽慰客人”——“客人不再悲凉,而是转悲为喜”整个结构浑然一体,从结构再结合文章的语言、内容,学生对哲理性散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第三段诗人对“赤壁的故事”进行简单的说明,看似说“赤壁”实则是诗人借客人之口描写的自己思想,便是直接的“深入浅出”。除了结构,还有意象,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意象很重要。如诗人对“流光”、“明月”、“清风”等意象的描写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议论,简单明了的意象描述,支撑了整个《赤壁赋》的哲理性意蕴。从某一角度来说,严谨的结构和连贯的意象最终完成了“深入浅出”,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哲理空间,发生深省。
2.引导赏析关键词句——体会语言“浅出”之精妙
《赤壁赋》这篇哲理性散文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深入浅出”的艺术气息,在从结构和意象上引导学生对《赤壁赋》进行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可激励学生对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体会诗人在语言表达上的“浅出”艺术。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一句是诗人对赤壁之景的直接描述。该句只是简单呈现意象,随意描写,十分简洁,不经华丽辞藻雕琢,尽显文字的质朴与自然气息。再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写客人的箫声,极尽简单又朗朗上口,只用数语便将箫声的特点描绘出来,同时从箫声侧面写出了客人此刻的“心情”。诗人苏轼的文赋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语言虽简单但往往却韵味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音韵之美,体现了语言的音乐之美。如“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便是例证。在第四段中,作者用“清风”、“明月”两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常见地不能再常见的词汇来比喻自己心境,十分形象具体,可谓妙哉。总之,诗人本篇文章的艺术造诣极高,语言的凝练和简洁让文章有一种“减之一寸则短,增之一寸则长”的恰到好处,这便是哲理性散文“浅出”的最高境界。
3.注重艺术手法探究——感悟哲理“深入”之意蕴
深刻的哲理隐藏于“浅出”的语言文字,也隐藏在“深入”的艺术手法。有些哲理性散文的艺术手法很明确,也很容易发现,但是对于一些哲理散文来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方能体会一二。《赤壁赋》的艺术手法并没有存在于文章的表面,但是也并不是太难找,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对学生的艺术手法的学习稍加提示,学生很快便能顺着方向高效学习艺术手法。初读《赤壁赋》很多学生便可以发现景物描写,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是正确的,但这种艺术手法并不全面,哲理性散文有景、有情、有理,于是这种艺术手法便是“情、景、理”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相融合的艺术手法。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以景称情,以情表理,情理融合。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写清风、明月,并自喻,抒发自己“感恩”“满足”、“豁达”的情感,继而教会了学生“即使身处逆境中也要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通过不断努力从人生低谷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继而理性地对待生活,豁达地对待生活,热爱生命。”的人生哲理。
总之,哲理性散文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却意蕴丰富,于细微处诉真情,见真理。对哲理性散文的教学,高中语文教师要抓住散文本身“深入浅出”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别于一般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情景,提高学生对哲理性散文的认识、理解、感悟与鉴赏能力。透析结构、解读意象、赏析关键词句、学习艺术手法等教学形式有利于哲理性散文发挥其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心灵洗礼”的作用,提高学生哲理性散文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云.以“词”达“意”,因“声”求“气”——以《直面苦难》为例谈哲理散文的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7(34).
[2]殷海涛.哲理散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2016(1).
[3]徐燕红.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哲理散文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