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邦鹤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素养基于“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学说”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内容。再者,自从“健康”的标准从“身体”层面拓展到了“心理”层面,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是预期也是必然。所以,本文结合冀少版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一方面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从而给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价值观;全面发展
引言
较比其他学科而言,利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方便、更自然,因为初中生物里面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但是,具体从哪些方面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是当前广大一线初中生物教师应探索的问题。这既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水品的提升和学生健康发展都有利。
一、透过生物课堂教学理解生命真谛和看清生命价值所在
伴随初中生的升学压力不断增加,这些年各大新闻媒体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有所报道,特别是自暴自弃、跳楼自杀等事件时有报端披露,社会各界都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产生了很多的关注。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不得不对披露的这些新闻事件产生反思,并且借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身心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讲、自身所学理解生命的真谛,看清生命价值所在,从而让初中生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新课改也对初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恩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丰厚的礼物,树立大自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的意识;热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不易,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生命观[1]。
例如,教师在讲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可以将我国濒临灭绝的物种及其数量制作成一个课件,并在其中添加网络视频播放链接。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首先可以依靠课件向学展示我国濒临灭絕的一些物种,然后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播放对课件中的内容产生动态感知。特别是视频播放到“当所有的物种全部灭绝后只剩下人类,那么或许接下来该灭绝的就是我们人类”时,整个课堂顿时会陷入无声的沉思。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透过“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思考生命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所在,继而让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看到一个人存活于世界真正的价值所在,最终树立“积极面对人生中所有困难”的意识。
二、抓住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开展亲子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隐性的内在心理的变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大[2]。例如,有的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开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并且尝试用他们自己的眼光来审视整个世界。有的学生希望能够获得外界的尊重和理解,并且希望能独立自主,依靠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还有的学生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他们时常会想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到,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其实充满矛盾。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抓住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开展亲子教育非常有必要,也是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毕竟现如今家庭问题越来越多,如留守儿童、单亲父母、隔代教育、亲子关系淡化等,都是对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折射,社会发展也期望着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例如,教师在讲授《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时,可以从两个点展开亲子教育工作。首先,在讲“受精过程”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生命力最强的精子才能和卵细胞结合诞生生命,所以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其次,在讲“分娩”时,教师要借助视频让学生看到母亲分娩时痛苦的表情,并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一定不能忘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要体谅、理解父母。经过这样的渗透,初中生不仅掌握了生物知识,而且心理状态也在慢慢的发生着改变,一点一点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变成积极、乐观的优秀少年。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之间的共同点、融合点都很多,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当下初中生物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并且从透过生物课堂教学理解生命真谛和看清生命价值所在、抓住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开展亲子教育两个方面出发,让初中生逐渐摆脱青春期的一些列问题,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变得更健康,最终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更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佳芸.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考试周刊, 2017(60):150-151.
[2] 庄旭芬. 生命教育,处处花开——例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华少年,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