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银霞
摘 要:新课改下对当前小学生的要求不单单停留在理论灌输上,而是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把握好此阶段的学习就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少走弯路。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小学阶段的慢慢建立形成,需要创新的课堂模式。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教学相互融合,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引言: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数学具有强烈的抽象性特征,这也决定了其在小学教学中的难度地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与生活中各方面能力的相辅相成,让数学的有效教学变得重要且迫切,而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简单明朗和有效。因此,教师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上要认真思考、深刻研究,才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为自己人生的大楼建立坚实的地基。
一、兴趣是一切问题的前提
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已经站不稳脚跟,新模式已然来临,将课堂的主人从教师过渡到学生,将积极热情活跃的课堂代替鸦雀无声、一片死寂,数学课更像是黑白色的巨轮马上就要驶入大海。学生开始觉得无聊枯燥从而抗拒上数学课,一旦产生这种消极心理何谈学好数学。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6-10中任意数字,其中一人代表一个数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大家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也只能称呼对方同学的数字代称。教师随机组合分散同学,让同学说出他们的组合数字代码。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普遍较高,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将乐于上数学课,乐于学习课堂知识。在《认识钟表》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用纸板等自己动手制作钟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兴趣增加的同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钟表的认识都有了一大步的提高。
有的学生可能因为之前成绩不好或内容乏味枯燥等原因对数学失去信心,通过这些游戏,手工等课堂活动建立了自信。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提高。
二、设立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
数学本身就是抽象且神秘的,刚步入小学的学生自然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将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用情景引入所学,用情景巩固所学。生活一旦融入教学,学生会感到亲切,愿意去了解,愿意去探索,教学也变得相对容易起来了。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涉及到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刚开堂教师就可以以郁闷的语气询问学生:“老师今天早上去买早饭,豆浆两块五,小包子八毛。老师买了两个小包子和一杯豆浆,给了老板五块钱,老板找了我五毛。老师总感觉不对,同学们帮老师算算对不对。”学生纷纷开始帮老师算账,学生的兴致瞬间提了起来。可要想算好这笔账,必须要用到小数的加减。教师慢慢引入教学要点,为学生讲解。学生非常认真倾听,要算清老师这笔“糊涂账”。学生弄懂了这些问题后,快乐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可能回去还要帮家人算一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教师可以设立丰富多彩的情景,商场、菜市场等,让学生在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中愉悦学习。
三、丰富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效果
教师不能像从前老一辈教学那样,只注重自己的讲话自己的理解,从自己出发。要知道教师和学生的年龄段不同,接受学习力也不同,所以教学要从学生出发。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探索的过程,一味地向老师索取是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翻看教材,主动提出疑问。三年级教材下册中,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教师要避免上课就讲的毛病,让学生自己看課本,思考自己哪里看不懂,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计算,找到自己的课本例子中的不同,并提出疑问。预习之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要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中看看自己的疑问能否解决,同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有什么问题是自己能解决的。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解答还未解决的疑问。有可能学生已在讨论中解决掉所有问题,教师进行技巧性点拨即可。在这样合作自主的学习习惯中,学到的知识在脑子就是根深蒂固的印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发展,
四、结束语
现代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学科众多,这让不少孩子的身心都感到疲劳。不想学、不会学成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更有甚者产生学习就是为了成绩好这样的不良想法。要想真正完成中国教学改革的伟大使命,教师必须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在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同时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全方位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etal.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25):103-104.
[2]钱英.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中华少年,2019(1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