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兰兰
摘 要: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传统文化其本身就具备文化科学的价值,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论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民族历史厚重,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人格的养成,借助于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增强学生爱国精神和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更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容易让其思想形成不正确的认知。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对中学生道德修养形成的影响,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加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史为鉴,提升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其在学习中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现状
(一)教师欠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加强学生文化素养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甚至欠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教学。目前就传统文化的学习基本体现在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照本宣科,没有及时将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拓展,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内容上的欠缺,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传统文化涉及到文言文的学习,其中的古代文化以及字词所代表的意义,对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困难的。教学内容的复杂,加上教学模式的单一,造成了课堂上教学气氛死板,学生没有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的策略
(一)创新文化内容,增强时代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探索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新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精髓和积淀,主要通过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中体现,涉及到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拓展,让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到课堂,结合所学古诗词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学习,以及过去社会中和现代社会相结合,进行对比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立足教材,创新文化内容的学习,让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导,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新课改中提出学生是教学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微课、多媒体、体验式教学等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传统文化教学的不再枯燥,激发他们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三)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学生是教学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外,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多加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给予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进而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必要的。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君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0):59.
[2]李应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學周刊,2019(29):55.
[3]陆彩霞.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9):36-38.
[4]周文元.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对策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