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探析

2019-09-10 07:22陈德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教学反思小学语文

陈德刚

摘  要:在专业角度上,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关乎小学生的沟通能力、信息理解能力、文化底蕴,以及情操、人格的发育,可见该科目的重要性。而从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来看,很多教学单位及教师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教学存在大量漏洞,导致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而先进教学理论中提到的童话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这一点在理论实践案例中已得到验证,但该方法在当前并未普及。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学单位与教师,并不了解其具体的应用表现,故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来说,童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童话教学反应的是学生纯真的心理,能够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十分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很多小学教师忽略了童话教学的重要性,无法满足学生对童话知识的需求。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才能够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效的童话教学课堂,从而使童话教学能够真正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

一、问题

(一)教学方法问题

对上述教学问题进行分析,隐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即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解答并不能达到教育的质量要求。从其他角度具体分析来看,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表现还有很多。如教师不会主动维护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生硬。在此条件下小学生可能会抵触或害怕教师,在他们稚嫩的观念里,可能会将教师定义为“压迫自己的坏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强制性,即很多传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作业量。而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因天性贪玩,并不爱做作业,此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强制方法让学生做完作业,此举会使学生产生被压迫感。

(二)教学形式过于落后、单一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的实质就是记叙文,而且童话故事也具备记叙文中的六大要求。但是,童话故事与记叙文也有不同之处,具备很多记叙文不具有的特点。比如,相比于记叙文来说,童话故事通常采用夸张的写作手法,而且故事的内容也十分有趣,情节非常曲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记叙文的教学形式,为童话教学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按照这一要求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导致教学在进行童话教学时,经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比较僵硬化

教师对童话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童话知识的掌握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不能熟练掌握童话中的知识,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失去了创造力与想象力,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十分艰难。同时,如果教师不熟悉童话教学,那么教师也不能准确找到童话教学的重点内容,只能够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童话教学,使用成人的解读方式与思维方式理解童话、教学童话,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经常将识字、写字的教学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教学内容理论化的问题,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相应的延伸,得到信息内涵的特征,此时结合特征,找到与之匹配的童话故事(如果没有,可以由教师自行编辑短篇童话),将其讲述给小学生,借助童话通俗易懂的特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在上述高适《别董大》的词句中,其信息内涵主要表达内心孤独且渴望朋友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孤独的小熊》,讲解小熊之前从来没有笑过的原因以及后来找到朋友后内心发出的喜悦之情,由此向学生传达友情的重要性及友情的特征。在实际能效上,通过童话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能使其更容易也更愿意进行学习,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专注度。

(二)采取新型教学手段,使得童话故事的讲解更加生动

童话故事是非常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以往的童话故事授课当中,由于教学过于传统、死板等问题,并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走入童话的世界,学生无法真正去理解童话故事的丰厚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进行童话故事的表演,让学生能够更加亲近童话故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个童话故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哪吒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该篇童话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该故事更加感兴趣、印象深刻,而且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更加深刻的。

(三)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童话故事中夸张、拟人等手法塑造出了超现实的各种艺术形象,这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激发小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现实的欲望。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给与学生正确的指引,让他们了解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区别,童话故事也许是现实生活美好的向往,也许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让学生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提出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结合童话故事感受生活,体会现代生活的美好。这也是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提升以及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束语:

童话中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人物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童话学习中,使学生认真读童话书。学生边诵读边思考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發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力,并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或展示不同的童话,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故事。有了兴趣后,学生积极学习童话中蕴含的知识和道理,必然会加强学习能力,说明运用童话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静.小学童话读写项目架构的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2):112-113.

[2]应华慧.回归童话的本身——小学语文童话文本教学的现象叩问、文体审问与策略追问[J].教育观察,2018,7(24):34-35.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教学反思小学语文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