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卓虹
摘 要:在高考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考主要内容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知识教育转变成综合能力。而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个性化教育、连续性教学、多元化教学等。基于此,下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在新高考改革下的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一、选择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灵活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其主体性的发挥。在新高考背景下,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合作教学等。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创造性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支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历史教师对这些多元化教学模式没有合理使用,那么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历史老师就出现了这个情况,合作学习变成了合伙学习,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激烈地讨论着,而教师则做一个旁观者,不管不顾,还为该学习冠上民主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名称。
二、由间断教学转变为连续性教学
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进度过快,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间断性教学模式,导致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从间断性教学转变为连续性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整体化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自主学习环节、集体讨论环节、知识巩固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先要了解、分析、整理教材,然后设置相关问题,形成导学案。之后再通过将导学案上传到校园网站上,让学生自主下载、自主学习,然后将自己想不明确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向老师反馈,请教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一同讨论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增强历史学习效果。
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相互私聊、所以发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四人为一组。在开展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展现出来。如学生在自主学习《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该知识点的时候,出现较多的问题就是“内阁制与宰相制两个之间存在的区别,军机处设置代表着什么,为什么?”、“在中国社會发展中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哪些阻碍?”等,在展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还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拓展,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在这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充分调动,在讨论的过程产生各种新颖的想法,进而增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总体来说,连续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密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集中讨论学习模式中,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地探索与学习。
三、善于利用多元评价的激励效应,改善学生学习观和习惯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只评价结果的观念,提高对的过程评价的重视度,实现两者的融合。在传统评价中,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对考试成绩、知识掌握程度等结果过于重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教师提高对过程评价的重视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各个活动中,如辩论赛、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社会实践、课堂表演等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对李鸿章的评价”该讨论活动中,有的学生对李鸿章持肯定的态度,有的学生对李鸿章持质疑的态度,对于质疑李鸿章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眼神鼓励,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不仅促进自身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也给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新思路。当然,在注重过程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结果评价,因为高中生最终的目标是参加高考,所以对考试成绩的评价也至关重要,只有平衡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才能将考核评价的价值发挥出来,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传历史教学方式以及无法满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需求,其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间断教学转变为连续性教学,并开展多元化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历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牟富泉.关于高考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1x):6-7.
[2] 匡双双 .新高考方案下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