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璇臻
摘 要:针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实施中存在的课程设置重复和课程内容重叠、脱节等问题,以会计专业为例,探讨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途径,为中高职分段培养提供参考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三二分段;培养目标;课程衔接
“三二分段”中高职试点培养是指由高职院校和对应中职学校共同制定五年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试点专业学生先在中职学校就读3年,通过转段考核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学习2年,符合毕业要求可取得专科毕业证书。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中长期发展的规划,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广东省于2009年启动了“三二分段”中高职培养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试点专业、院校逐年增加,“三二分段”培养模式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求学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三二分段”试点改革在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上,本文拟就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课程脱节,缺乏衔接性
中职学校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略差于升读高中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学校教育主要强调专业技能学习,导致中职毕业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差。中高职文化基础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的脱节,造成了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以后,在文化基础课学习上出现困难,尤其体现在数学和英语课程的学习上,同时也难以适应深层次专业知识的学习。
2. 专业课程重复设置、教学内容重叠,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
高职学校对口专业的学生可能来自多个中职学校,中职学校一般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性,如有的学校开设了课程Excel在会计中应用,有的学校没开,有的学校开设了财务管理,有的则开设统计基础;而相同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上也没有统一,如《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有的中职学校讲授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的学校教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另方面,中高职院校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出现信息互通不佳、沟通不畅的情况,高职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中职学生无法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同时使部分学生对重复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学情绪,造成教学效能低下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对策
1、明确中职和高职学段的培养目标
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课程有效衔接、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三二分段”中高衔接的培养目标可分解为中职学段目标和高职学段目标。高职学段的教育应体现专业性和综合性,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各行业培养高端技术性人才。会计专业的高职学段目标(总体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中小微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专业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职学段的培养目标作为一体化培养的阶段目标应服务于高职学段教育,为学生顺利完成高职学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阶段的教育应体现基础性和技能性,具体目标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特别要打好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培养专业兴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會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制(修)定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课程内容
2019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中高职教育缺乏权威性国家指导标准的困境,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和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国家统一的标准。2015年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验收通过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近几年“三二分段”培养实践及时作出修订,科学合理设置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明确中职3年和高职2年的课程教学分工。
中职学段开设的课程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为学生进入高职学习储备必要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开设思政类、语数英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公共艺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文化基础;专业课重点开设培养会计核算技能课程,如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技能和财务会计实务,教学时数比重应倾斜于基础课程,适当控制专业课程的比重。高职学段开设的专业课程应涵盖会计岗位群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并适当增加会计领域的前沿知识点,教学内容朝综合化方向发展,突出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为学生后续学习、提升技能、促进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
3、中高职学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保障课程衔接的有效实施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要求和教材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中高职学校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通过深入调研,共同制定“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标准体系、明确课程(特别是衔接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有效衔接、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1)制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在《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会计专业》中,中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语文和数学等;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英语。可见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重复度较高,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安排分工如果没有课程标准做指引,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笔者认为应尽快制定会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中职数学和英语课程标准时,应考虑其课程目标、要求要略高于就业班的标准,以便学生有更扎实的基础进入高职学段学习经济数学、财务管理等课程。
(2)制定专业课课程标准
“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更多的是指专业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如企业财务会计、经济法、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多、难度较大,需要在中职、高职两个学段分别开设,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体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内容拓宽和加深的变化,紧跟行业变化准确定位中职和高职的课程教学内容。如成本会计课程,中职学段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品种法;高职学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分步法、分类法、作业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4、编写适用于“三二分段”衔接教学的教材
“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而目前市场上只有分别适用于中职教学或高职教学的教材,没有专门针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做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中职或高职教材上作一些章节的删减或增加相应内容,因此,根据“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或出版教材尤为主要。教材的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从行业企业一线提炼出教学案例融入教材。项目化、模块化教材是中高职教材改革的趋势,选择相对容易、简单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的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做到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通过编写“三二分段”教材,明确区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内容交叉、重复或混乱的情况。
三、结语
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三二分段”中高职课程科学、有效地衔接,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成倩.基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1):80-84.
[2] 廖益,李德富,杨运鑫.“3+2”多元层级递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索.高教探索,2017(1):65-70.
[3] 管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教育与职业,2013(9):11-13.
[4] 叶 凯. 中高职分段贯通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