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厚琼
摘 要:核心素养目前已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规律探索的中心议题,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在学科的核心素养上。本文从核心素养的缘起、课堂教学和教学策略谈起,以作者的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自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及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体现核心素养对教师工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化教学;课堂教学;基本策略;循环小数
一、核心素养的缘起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效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就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基本策略。真正具有教育教学本体意义、独特意义的行为,是“使动性”教学行为,即学生在教师的发动、维持与促进作用下自主决定“动”的具体方向以及“动”的量与度,形成总方向一致,但具体状况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成果。也就是说,教师在采取任何教育教学行为之前,都必须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将会影响学生做出何种反应?学生做出这些反应,与教师的行为有关,但并不一定对应着教师的行为。那么,在教师行为与不同学生多元化反应之间,隐藏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判断与教学思维调整的理性决策[4]。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化教学课例
不久前,作者执教了一节數学常态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跟循环小数有关。就这节课的知识点来说,难度并不大,教学过程按照预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而,当教学进行到“做一做”这个环节时,“意外”发生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超出了预期,这一部分教学过程如下所述。
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上面的“做一做”来自于课本,要求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面两道题的算式。
3×0.7=2.1
第一题学生们都是用口算,作者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接着第二题、第三题,学生们基本在用计算器计算:
3.3×6.7=22.11
3.33×66.7=222.111
但接下来的第四题,作者发现不少学生没有再用计算器计算,而是直接写出了答案。
这个时候,作者没有让学生们继续往下写,而是让他们停下来并寻找规律。很多学生给出的规律是:第一题结果是2.1,第二题是22.11,第三题是222.111,所以第四题就是小数点前再加一个2,小数点后再加一个1。虽然学生们的答案规律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忽略了因数的变化规律。于是作者在黑板上随手写了一个计算式:
3.333×66.77=?
不出所料,不少学生给出了答案是2222.1111。当大家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发现答案是错误的时候,有学生提出老师在黑板上出的题目与课本中不一样。借这个问题,作者教育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急躁,要善于观察,要有严谨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最后,学生们找出了这样的规律:第一个因数小数点后每次增加1个3,第二个因数小数点前每次增加1个6,积的小数点前就增加一个2,小数点后就增加1个1,2和1的个数与因数中3的个数相等。
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后,后面两道题的答案就非常简单了。这个时候,平时成绩很好的小明(化名)弱弱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他发现将0.7改成0.8也有类似数字重复出现的结果。作者和同学们都感到惊讶,大家一起用计算器验算了小明发现的这个规律。
这个“意外”不在预先设计的教案中,他是怎样想到把0.7改成0.8的?这不正是学生的一种创新,一种发现,课堂上不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和发现吗。让大家放慢脚步,延续小明的想法继续前行。于是作者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合作方式再找一找类似的规律。同学们都兴致勃勃的投入到制造规律中,不一会儿,一个小组成员发现把0.7换成0.9也可以出现类似数字重复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全部同学的验证得到认可。
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时有学生传出“捷报”。有小组发现将0.3换成0.6也可以出现类似规律、也有小组将0.3换成0.9,……。这是一个多么欢快的课堂,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课堂,孩子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一组组数据。他们时而思考着,时而讨论着,时而争辩着,时而惊喜着,时而欢笑着,数学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况。后来作者又引导大家将0.7换成0.6或0.5试试,孩子们发现这时就没有这种数字重复出现的现象了。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努力下,找出了9组,它们分别是:3×0.7,3×0.8,3×0.9,6×0.7,6×0.8,6×0.9,9×0.7,9×0.8,9×0.9。只要有规律重复出现的3和6与7、8、9遇到一起相乘,就会出现类似循环小数的情况,这让孩子们产生了对数学的敬畏和喜爱之情。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原先准备的教学设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在这节课上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发自内心对数学的热爱是多么珍贵!很庆幸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有了别样的学习体验,让自己有一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幸福感与成功感。
数学课堂,有时候就是静静的,学生静静的思考,老师静静的等待。就好比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水花不会马上绽放开,而是慢慢地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最后形成了漂亮的圆晕。数学的教育也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放慢脚步,等待学生给予课堂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高茂军,王英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革新(第1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2]蔡萍芬,范健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空间与图形”专题活动设计例谈》,《小学数学教师》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