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河
摘 要:当今时代是科技不断进步及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及人才培育的需求。如何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起来,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并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师关注的话题。就小学数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来说,传统灌输式、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因而如何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根本参考,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生活化教学;讲解难点
科技的进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可能。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因其自身具有的较强表现力和感染力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和认可。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改变以往单一、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使数学教学绽放出全新的光彩和魅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媒体情境法一直以来是教师比较青睐且乐于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它不仅是传统情境的优化和升级,还在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传统教学情境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觀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为高质量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视频的大致内容是:阿凡提在街市上卖地毯时碰到地主巴依路过询问地毯的价格。想到平时巴依对工人的苛责,阿凡提决定愚弄他一番,说到:“我这有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种形状的地毯,假设你能猜出它们哪块面积大的话,我将两块地毯全都送给你;猜错的话,你要出双倍的价钱买地毯。”巴依不假思索地说到肯定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阿凡提则摇了摇头,说巴依的回答是错误的。播放至此,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视频中提及的图形,让学生猜测这两种图形面积的大小。生动、形象的画面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也趁机引入教学内容,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便将学生的目光成功聚焦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体现在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教学,为学生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将缜密、严谨的数学教学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透过熟知的生活现象认识到数学知识本质,在贴近、融入生活的场景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自由地运用,将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小数及其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超市中的商品大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为学生营造出数学就在身边的氛围。然后就地取材,将学生的学习用品收集起来作为商品,用价签以小数的形式为“商品”标上价格,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商家,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及其运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便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生活化的场景和氛围,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讲解难点知识,使教学过程化难为易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抽象、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对于认知力、理解力处于较低水平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数学学科中不乏一些难点知识,这些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强调的知识点。尽管这些知识点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在理解方面仍存在难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些难点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来,为学生搭建认知的框架,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认识圆锥”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难点知识是掌握圆锥各部分的特征,并正确认识圆锥的高。为了有效化解这一难点知识,增强学生对圆锥特征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圆锥的展开过程,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圆锥的侧面是由扇形组成的。同时利用动态演示的形式展示圆锥的空间结构,将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心连接的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这就是圆锥的高所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此,便为学生搭建了认知的框架、结构,增强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又如,以“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为了化解这一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接到一起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根据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明白梯形面积公式中“二分之一”的由来,从而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认识,轻松化解这一难点。如此,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了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数学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转变观念,勇于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为枯燥的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付宝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140+142.
[2]阙群理.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