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建设思路探究与实践

2019-09-10 07:22韦智勇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韦智勇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出现失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产教融合下的专业结构布局优化,并将教学改革落在产教融合的实训体系建设,规划了体系建设的六要素,论证了要素关系和要素标准,阐述了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实体活动六要素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体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091-03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输出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然而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融合、分化及“互联网+”、新工业、新业态的形成,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新调整布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职业性,注定人才培养改革重点放在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重点在实训体系的重构。

1 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新要求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优化新格局。目前,广西产业处于低端价值链,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然会向集群融合式的高端智能化发展,新信息化技术的渗透促进了产业模式的演化,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导致职业院校必须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实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发展持续的专业优化调整目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新型人才需求新特点。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及职业教育改革的滞后性导致新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所需的职业性新型人才应具备全素质、宽口径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都能适应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在技术领域可适应产业的融合、跨界和分化,岗位群较广、专业适应性较强。三是能力培养实训体系新标准。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要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抓手,跟进人才需求新要求制定培养体系新标准,包括要素标准、结构标准、能力标准、路径标准等,新的体系要实现人才的全方位无缝对接,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对未来产业趋势的适应能力。

2 产教融合实训体系规划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整体规划主要是解决体系的构成、准则和实现问题,具体包括要素标准、结构标准、能力标准、路径标准。

(1)要素构成。产教融合实训体系的构建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教育诉求,而是影响人才供给侧和人才需求侧诸多要素的共同期望。职业院校是以培养高级专业性职业人才为主要社会活动,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主体中心地位,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形成的主要场所,而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单位,是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新形势下,企业的参与度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在职业教育中以第三方的角色对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进行指导、监督、评价、反馈,保障形成健康发展、持续有效的职业教育环境。政府在办学和人才培养中,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协调教育教学相关人的矛盾和利益,促进公平和效率。因此,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个方面形成职业教育顶层四要素,而由此衍生出专业、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政策机制(行业指导和政策制度)等为实体活动六要素的“四-六要素标准”。

(2)要素关系。产教融合实训体系结构标准解决的是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即它们之间的合理组成、运行机制等问题。学校通过市场导向、产业对接、人才需求等综合制订培养方案和实施体系,行业中的专家和协会为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在实施过程中监控评价,同时学校获取企业反馈和需求,行业指导和评价,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企业发挥办学的“双主体”作用,与学校共享资源和信息,探索合作方式,创新性地解决人才培养需要的设备、场地、工位等问题,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政府则是资源的调配者和主体间的协调者。教师、课程、学生是学校和企業间交互的载体,企业资源则是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行业指导和政府机制是体系运行的保障。

(3)要素标准。要使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各要素在既定逻辑关系中有效运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针对实体活动六要素制定满足产教融合实训体系的标准要求。有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且布局合理,有适度弹性和前瞻性的专业,有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双师”队伍,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养成的实训课程,有培养全素质、宽口径学生的能力,有先进的具备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有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和监督评价制度,此即“六有”实训体系要素标准。

3 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实体活动六要素实践路径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进行合理优化和布局后,产教融合实训体系的建设就要着眼于师资队伍、实训课程体系、学生发展、实训基地建设,同时需要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1)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产教融合实训体系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师强调专业性提升,职业教师要兼顾产业性、职业性,教师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故建设一支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也是实现“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必经之路[2]。第一,鉴于职业教师学历较高、专业性培训较多的现状,教师在产业专业的技能提升反而尤为迫切,途径主要有利用假期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研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学校给予考试培训经费资助,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同时在校内实现“以老带新”,专业内共享师资建设过程资产,互助提升。第二,根据教育部有关“双师”素质的要求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还应以1∶1的结构配备校外兼职教师,在兼职教师的选取上要引入行业的能工巧匠,民间的技能大师,企业中技术过硬、职业素养良好的职工。第三,要加强专兼教师的交流,兼职教师生产能力过硬、实践技能娴熟,专业教师理论丰富实践不足,实践队伍建设中要以共同研究课题、协同孵化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创新沙龙等形式进行专兼双促进。

(2)实训课程建设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依赖于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教学课程改革,为此,专业团队开展充分的行业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职业需求,挖掘行业内具备合作意向和合作价值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双方要坚持校企共育共建共担的原则,实现共同参与,共享成果,既要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建立标准、实施教学,又要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人才需求标准。人才的培养的精准对接可以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体现出人才培养第二学校的功能。将实训课程对接企业岗位,通过融合企业岗位式教学和学校理论及基础实训教学结合,在实践中加速学生适应企业标准。从企业真实岗位工作内容抽取形成课程教学项目,包括岗位的能力要求、工作流程、行为规范,形成实训指导书开展项目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参与实际生产环境,进行情景体验了解工作的相关要素,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性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建立全素质的能力评价反馈到教学中,将实训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在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中培养职业技能。

(3)产教融合学生发展路径。产教融合学生的培养要抓好“两口一过程”,即学生招生和毕业的“进出口”和能力培养过程,前者侧重学生素质选拔和标准评价,后者注重学生的能力跃迁。传统的专业教学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而新形势下要向全素质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部先后推行了3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试点单位,促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业应该以此为主导进行培养。在学生招生过程中,要创新人才选拔模式,实行多种形式的招生渠道,比如中职选拔的对口招生和面向普高的单独招生,要提升企业的参与度和主体意识感,校企双方共同命题,同时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测试,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在培养过程实现工学交替和混合式,学生、教师双身份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增加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拓展的内容,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产业的层次发展。在学生的“出口”要注重学生的能力标准达成度,建立基于学生全素质能力的评价体系,在学生的毕业学分考核之外增加能力评测报告,同时要跟踪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发展状态,反馈学生培养的职业能力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转型升级和职业变迁。

(4)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体现产业的变革和发展,校企共建更能促进产教融合。建设路径如下:一是要共享资源,由于学校资源紧缺和不能像企业随着生产发展实现设备更新,必须实现办学资源社会化,才能紧跟产业发展新形势,学校找准企业合作切入点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实现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主要投入场地、管理、设备,企业输出企业文化、企业标准、岗位标准及优秀的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以企业为主,在基础实训设备及标准外,企业还能提供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学生真正地实现“双身份”,学校要做好监控和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三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学生的全素质能力养成为依据,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完成能力跃迁。因此,要先对能力培养进行解构分析,然后对应相应功能建造“基础—专项—综合—生产—创新”的实训室。四是依托校企共建实训室实现协同创新和成果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必须根植于生产实践的土壤,企业的先天优势弥补了学校的短板。

(5)制度和机制建设。关于产教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及教育部都曾先后行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出台过相应文件,但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的推进中仍然碰到许多障碍,比如企业不积极、学校一头热、合作不深入、执行不到位等,虽然客观原因很多,但是政府相应的政策制度还是相对滞后。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除了双方找到合作共赢基础,更重要的是企業在合作中能得到政策的倾斜和优惠。澳大利亚、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校企一体化办学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法律和相关制度的支持。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社会在内的四方共同监督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3]。因此,建议政府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搭建合作需求信息平台,牵线双方需求供给畅通信息有无,出台法律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政策上减免企业税收、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项目支持等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此外,建立评价机制,对于校企合作执行不到位的企业列入企业失信名单。

4 总结与反思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职业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学校必须搭上产业行业企业快车,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训体系,调整专业布局、优化双师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促进融合的机制体制。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用全素质、宽口径和良好职业发展潜能的学生去应对市场新型人才的需求。体系建设要整体规划,明确好要素构成、标准、关系和实现路径,全面推进方显成效。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探索性地推进产教融合,但卓有成效的并不多,政策性制度保障并不健全,这牵涉学校、企业、学生、行业等多方面的利益。对此,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显示了政府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决心,相信相关制度也会逐次出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国办发〔2017〕9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S].

[2]洪波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2):57-59.

[3]马铮.德、日、澳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3):20-23.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