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以歌韵诗、化诗为画、意象呈诗三种激趣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意境和情感的体验,以期提高中学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典诗词;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廊中,诗歌可以说是这个长廊中最为璀璨的艺术瑰宝。其中,古典诗词对于滋养性情,陶冶情操,弘扬民族文化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诵读古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现实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词教学却是传统语文课的薄弱环节,教学往往多以诵读为主,而在赏析诗歌情境、品悟诗词情感上则是明显存在不足。教师一般只是教会学生诵读诗歌、了解诗人生平、诗歌的背景及疏通文意,并做简单地评析。那么,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和困惑,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古典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审美情趣呢?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古诗词情境教学中,既能够用情带学,又能够用境促情。其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如以歌韵诗、化诗为画、意象呈诗三种比较有效的情趣教学法。
一、以歌韵诗,增强学生品悟古诗词的韵律美。
诗歌音韵美、节奏感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大多爱读古诗词;但是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有时晦涩难懂、意境幽远,它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性让许多中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造成了他们对古诗词情感品味的荒漠化现状。教师在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利用古诗词和歌曲的同源化特点,让歌曲来点燃古诗词教学的沸点,不论是引入,中间插入,还是课堂小结都可以利用歌曲来燃烧学生的课堂激情,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的升华。
比如,在讲授《蒹葭》一课时,教师先用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来导入。学生静静聆听情歌皇后的深情歌唱“绿草萋萋,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通过歌唱咏叹,让学生了解这首古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景:一位深情的主人公为找寻意中人,在一个深秋浓雾笼罩的早晨,踯躅、徘徊在水边,深情眺望对岸,并愿意逆流而上找寻意中人的急切迷茫的心理。因为歌曲《在水一方》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的,他们的同源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蒹葭》的诗意和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情趣。在歌曲激趣的情景下,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蒹葭》的内容,并领用课件展开画面,让学生将歌曲诗歌画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来领略和品味诗歌的内容和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从而达到体味诗歌情感的目的。
二、化诗为画,提高学生品赏古诗词的情境美。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翁这句话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在古诗词中,具有这种特点的诗歌很多,因此大多古诗词都可以化诗为画,王维的诗就是其中的典型罢了。而“化诗为画”就是借助多媒体将古诗词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朗读古诗词在脑海中描摹古诗词的内容,再将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画面的直观性和立体感,让人感受更真实,体味更真切,从而增强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诗意的感悟,升华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亦可打破时空和空间的限制,增强画面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例如在讲授温庭筠的《望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先做简单的课堂引入、简单介绍花间词的特点及作者。然后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并根据诗词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勾勒画面,引导全体学生依照自己的思路画诗为画。最后教師展示多媒体画面:天刚蒙蒙亮,一弯月牙和稀疏的星星依稀在天上,一思妇正坐在梳妆台前精心打扮,直到对自己的妆容满意。就急匆匆地来到离家不远的白频洲,向江岸远处眺望。这时太阳冉冉升起,江中的船只往来穿梭,思妇时而兴奋,时而失望,看着江中的船只,盼夫归来。她还很清晰记得她和丈夫去年在此地离别的情景。可惜,太阳渐渐西落,江中的船儿越来越少,思妇越来越失落,静等一天了,未见心上人儿归来。残阳如血,人困马乏,思妇肝肠寸断。透过这些图画的解读,让学生结合原诗展开无穷的想象,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将古诗词简洁凝练的语言变成具体形象的优美画卷,学生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绘,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深切体悟古诗词的情感。所以说,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情境教学,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激趣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热情。
三、意象呈诗,增强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诗歌中的意象即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和诗人的情思。一般来说,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成为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继而成为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经过诗人主观独特视角的选择,饱含诗人浓郁感情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因而,在发现、品析古诗词意象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寻找古诗词中的意象,去欣赏这些意象,把这些意象延伸开去串在一起,经过合理想象、联想就构成了古诗词完整的艺术世界。通过对诗词意象的勾勒可以把古诗词在脑海里还原成一幅幅宁静悠远、契合诗词内容的画面,进而从中去品味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在教读古诗词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比如说,在教师讲《雨霖铃》时,讲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扣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很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离情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则要通过清泉、翠竹、明月、碧莲等意象让学生领会空山秋天恬静、清幽的意境美。
除了通过意象来品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的同时,在分析诗歌时,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之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常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柳即“留”,多表示送别等等。所以说,只要我们能紧紧地扣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作者简介:戴险峰,任教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