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与学校发展

2019-09-10 07:22蒋文贵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型原则理论

蒋文贵

影响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的因素可能很多,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学习型组织对学校的管理、学校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习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个人学习,其次是组织学习,最后是学习型组织。个人学习主要指个人的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组织学习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由组织来安排的各种学习。适应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两个阶段。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学习是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条件。总而言之,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一种管理理论,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它可以应用于国家管理、城市管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和家庭管理诸多方面。

学习型组织理论最终形成和运用推广要归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他在系统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十年的研究出版了《第五项修炼》,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必须经历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是指建立在五项修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组织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其核心和要点可概括为四点:(1)学习力,即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2)快乐工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个组织要营造一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让每个员工都感到轻松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员工都能够快乐地、自愿地、竭尽全力地工作;(3)持续创造。学习型组织一定是把创新奉为组织的主旋律,只有这样组织才能真正赢得竞争力,才能有不尽的潜力和后劲;(4)实现学习和工作的完全融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

基于此,学习型组织具有六大原则:(1)感恩原则。强调个体对组织的培养和帮助要心存感激,组织成员只有对组织拥有感恩的思想才能真正关心、忠诚、贡献于这个组织;(2)善良原则。组织成员要有善良的理念、积极的心态;(3)包容原则。主要是指组织要“追求完美,允许失误”;(4)快乐原则。组织应努力营造愉快温馨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员工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5)速度原则。学习型组织强调时间就是效益、财富,速度是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考虑问题全球化,解决问题本土化原则。即思考问题要面向大系统、面向世界、面向全体,但具体实践要结合实际。

学习型组织理论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管理,而学校的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就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组织合力的形成、提升。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意义特别深远。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观念是实践的向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持之以恒的组织学习可以不断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组织的所有成员都能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工作。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组织学习使员工不断受到爱岗敬业精神的教育,教职工会不断加深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增强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会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会学到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教育教学更轻松更有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会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总而言之,学习型组织会使每一位员工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升。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员工如果仅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还不够,还必须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不竭的主动性积极性。事实证明没有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创新和发展。学习型组织员工的感恩心理使每一个员工真正关心、忠诚、热爱自己的学校,乐于主动地奉献;善良原则让每一个员工真挚善良、积极向上;包容原则让大家“追求完美,允许失误”,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快乐原则让大家永远生活、工作在温馨幸福的环境之中,愿意为学校做出贡献。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解决教师和学校的具体问题。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必然会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带来各式各样的具体问题。学习型组织的考虑问题全球化、解决问题本土化的原則让我们能够把所有的问题放在整个系统中思考,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

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每个员工都珍惜时间、追求效益,每个问题都得到切实的解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肯定会不断提高,学校自然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型原则理论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基于核心知识的项目式学习型小学英语社团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第二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发布《学习型城市3X3X3X3青年声明》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