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教学游戏化,能充分调动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一、在集体活动中“游戏化”美术活动
1.组织形式的“游戏化”
案例:在开展“美丽的树”活动之前,教师以“鸟妈妈”的角色带着“鸟宝宝”来到了户外,玩找家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看哪一棵树才适合做我们小鸟的家呀?”在观察前,教师简单地跟孩子们提了要求。“小鸟找到家后,还要记住自己的家,观察大树的特征,小鸟就不会迷路喽!”来到幼儿园小山坡上看见各种各样的树,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我是小鸟我就喜欢这棵大树,好多绿绿的叶子,不怕太阳晒,也不怕刮风。”第二环节中的绘画是孩子们的游戏再现。教师编制儿歌,增加作画过程的趣味性。“小小手请张开,亲一亲颜料水,碰一碰纸宝宝,变出一棵大树干,点一点小手指,有大有小,有高有矮,小鸟的家在这里。”孩子们在纸上画得可开心了。
反思:幼儿就是在玩中生活,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可见,从“玩”中学比从“听”中学更好。如果活动“美丽的树”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口头说“我们来画大树,大树有高有矮”,那孩子们肯定对画树没那么大兴趣了,但通过亲身体验玩的过程,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也深入了解了大树的基本特征。
2.引导语的“游戏化”
案例:“穿花衣”活动中,教师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天气真好,小猴和伙伴们到公园里放风筝。可是风筝不小心挂在树上,大家可着急了。小猴说爬树本领我最大,我来摘风筝。可是风筝是拿到了,小猴的漂亮衣服刮了一个大洞,小猴伤心地哭了起来。大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帮他找来一块布补了起来。可是布是没有颜色的,一点也不好看。老师邀请你们来帮助小猴,设计出一块漂亮的布。
反思:小班幼儿是爱绘画的,但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则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游戏性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传统的引导语和游戏化的引导语,同样是语言的提示,却存在巨大的差异,游戏化的语言是幽默的、有趣的、充满了生命力的。
3.竞争的“游戏化”
案例:“妈妈的礼物”活动,目的是给花瓶粘贴花朵。为了让整个活动更富有童趣,激发幼儿的情趣,笔者采用了竞争性游戏形式。“今天是母亲节,我们来给妈妈做一份美丽的礼物。花瓶已经准备好了,请小朋友们给它贴上美丽的花朵。我们分组比赛,看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多。预备开始!”一声令下孩子们就激情高昂地开始粘贴了。就连平时不愿动手的小朋友在这种竞赛氛围里也动起手来。
反思:打扮花瓶的活动,采用分组比赛粘贴的形式开展。将空花瓶分到每组,幼儿分成四组,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幼儿最先将篮子里的花朵贴完。游戏化竞争这种崭新的方式让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学美术原来就是“玩”游戏,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在区域活动中“游戏化”美术活动
1.多层次材料投入美工区
案例:美工区有一个“做面条”的内容,我们提供的是学习使用剪刀的相关材料,让孩子感知不同材质材料剪起来的异同。我们预先为幼儿画上较宽的直线、较窄的直线和曲线等几种不同的线条,使幼儿在随意的自由剪之后,能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提高操作水平,使同一种材料有不同的难度差异,能够适应不同能力层面的幼儿需要。
反思:材料提供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能够让孩子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孩子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在自身原有發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提高。
2.角色游戏加入美工区
案例:“装饰喜糖盒”活动中,顾客(老师)说:“喜糖店老板,我的朋友明天要结婚了,需要一些漂亮的喜糖盒,你们有吗?”老板(幼儿)说:“有,你看看。”顾客说:“呀,这些喜糖盒都是白色的,不好看,我要彩色的,要不你们将这些盒子打扮一下吧,我过会来拿喜糖盒,好吗?”“好的!”说完,孩子们就拿起油画棒开始装饰了,有的还用各种彩纸装饰,区角内的每个成员都在忙着赶制顾客的喜糖盒。
反思:角色游戏的加入让整个区域活动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幼儿从被动转为主动。同时,游戏化教学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在游戏能力上表现出的差异,尊重并认可幼儿的发现,多鼓励、肯定幼儿的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给幼儿做参考,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适时地以角色的身份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启发性的语言,有目的地指导幼儿掌握技能和知识。
3.“拟人化”融入美工区
案例: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嚷嚷不会画。因此,我们设计了“我和笔宝宝跳舞”的活动:把12色油画棒称为12个笔宝宝,我们小朋友要和他们做好朋友,抱着宝宝一起跳舞。在此,老师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播放音乐,让小朋友“抱”着油画棒在纸上跳起舞来。此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画的线条也比平时的流畅了许多。
反思: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把拟人化手法加入美工区,让孩子们把画画这件事看成一个朋友,握着笔画画就是和笔宝宝做朋友,拟人化的手法在美工区的运用能促进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喜爱,提高孩子的美术能力。
将活动游戏化,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使幼儿教学产生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使课程更丰富、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