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守正”

2019-09-10 07:22陆丽萍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课程传统

陆丽萍

初中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何秉承传统文化的人文性,古为今用?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工具性,推陈出新?

一、守正向——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新起点

语文课程发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优势。部编本语文教材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其经典性和适宜教学性较强。以七年级全册教材为例,每单元都涉及传统文化,总量占所有选篇半数。从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到清代的诗文,涉及唐诗、宋词、元曲,涉及《论语》《列子》《吕氏春秋》《世说新语》诸子作品。教材选辑的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为七年级学生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学生只要借助注释,就能理解基本内容,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就需要教师守住语文课程的正确方向,合时合宜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让学生浸润于祖国的丰富绚烂的文化中,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滋养学生的心灵。

二、守正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新变化

部编本教材回到“守正”立场,将传统篇目提高至传统文化的地位,既注重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應用能力,也顾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比如《世说新语》一课,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将古代称谓中所蕴含的道德文化、礼仪知识巧妙融合在语言交际规范之内,用表格罗列出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以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谦称和尊称。《(论语)十二则》,涉及了儒家思想,对儒家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普及。《寓言四则》选录“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两则通俗易懂的故事,阐释着庸人与闲人的可怕,在现今社会更具有普遍意义。对待新的部编本教材,教师更要注重把静态的教材和动态的生活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用教材传递人文知识,以增强初中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领悟。

三、守正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新活力

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要“文言并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字词使用和语言表达,也要引导学生获得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从心灵上、情感上产生共鸣。如综合学习活动《有朋自远方来》,活动材料引用了两则文言资料,要用好两则资料,通过比较阅读“伯牙绝弦”“割席断交”来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契机,引导学生真正走入传统文化,确立传统文化中的交友观。

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思想碧潭中游弋,以优秀的艺术创造力荡涤心灵。比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顺便将宋濂、太学生的读书求学、衣食住行和新时代的学生的日常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现今虽课业繁重,需早出晚归,但是与古人的勤奋、吃苦相比,尚有差距。现今只要努力、执着,成才的道路便有千万条。

语文教师要选择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的辅助手段,保证语文课本真的状态。

配乐诵读法。诗词歌赋的音韵美,应该以铿锵有力的朗读来表达;情感美,应当以韵律和谐的配乐彰显。教师要甄别、积累和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使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多样化。

配画领悟法。着眼“画意”是很多传统文化的特点,关注“诗情”也是美术呈现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观看甚至创作色彩丰富、意象直观的画面,能够意会诗的画境与意境。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不妨让学生采用“绘画+阅读”的方式学习,在了解整个“湖心亭雪景”之后,展开想象力,绘制关于中国传统简约写意的图画,助力学习、领悟。

猜你喜欢
部编本语文课程传统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坚守与建构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