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兴旺
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育改革,一直将重心放在课堂模式的变更上。其实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科目,与物理、化学一样,也对动手性有一定的要求。倘若撇开实际来谈小学的数学教育,反倒会使小学数学教育更加“抽象化”“虚无化”,这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故而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做一个简要的研究,以期能够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操作;自主学习
引言:
数学是相比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而言,更为抽象化的自然科学,但学龄儿童的思维方式仍旧是具象的,太过抽象的知识点对于他们而言很难掌握,也很难理解。所以小学的数学教学,其宗旨不应该是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深度,而是应该帮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更容易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所以如何令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知识点具体化,才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的议题,具体而言,就是增加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可实践性”,令学生有更多的余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一、代入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做到的是代入情境,在新课标改革中,情境式教学一直是为教学教育改革者所热议的话题。情境式教学有诸多好处,具体体现在课堂效果呈现上。但对于每个不同学科而言,代入情境的方式也不一样。其实就数学学科而言,应用题的设置就是一种情境代入的模式,但其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故事性的情景诸如“小红买水果”“小明去上学”等在数学学科的运用上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究其根本,是因为故事情境依然是抽象的,依然要靠想象来完成,而学龄儿童的思维模式是具象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情境代入,应当是具象化的情境。譬如,在带领学生们进行“数”的认识时,可以用实物,如苹果、栗子等,令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会令学生更好理解,也更能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实践操作,发展空间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除了要令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之外,还应当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学龄儿童的思维方式是具象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向抽象的方向进行转变。小学的数学教育,顾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将知识点以更为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正确的,但不应该就此停滞,应当带领学生往抽象的方向发展。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有关“图形”的认识中,就应当秉承从具象到抽象的引导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用火柴棒、筷子等拼接图形的方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再将其抽象到一般图形中去,用简单的实践操作,来发展空间思维。
三、数学实践操作,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的思想方法古已有之,但如何将它具体到日常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科目所不同的是,数学科学虽然较为抽象,但仍是可以直接用于生活实际当中的知识。故而在为学龄儿童进行数学课程教授时,应当紧紧抓住这一点,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有和人民币有关的知识点,也有和分、秒、小时有关的认识。这些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将人民币和闹钟、手表等带到课堂上来,使他们在人民币的认识中运用加减法,在分针、秒针的手动移动中认识钟表,这些都是学以致用的典型。
四、数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其学会学习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接收和数学有关的知识点,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而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对数学课堂模式的创新,更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就课堂中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布置任务,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令各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会学生对于角的度数的认知时,可以将教学模具中的各类角分发给各组成员,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对几个角的测量。哪一个小组完成时间最短,测量正确率最高,就是当天的最优小组。在这种趣味性的合作分组的学习方式下,不仅能够令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这也是数学学科教学中应当注重的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源泉。在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时,倘若迟迟无法对知识点完全吃透,无法进行正确的练习和运算,教师不应当对学生进行恐吓、辱骂等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行为,而应当谆谆善诱,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令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而不能操之过急,使得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顾静娴.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源泉[J]. 华人时刊(校长),2017(11):51-51.
[2]陆锦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好家长,2017.
[3]杨中务.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