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华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题。在当前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设定分层目标、构建游戏课堂以及发挥同伴力量等形式,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目标;游戏;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8-0084-02
多元智能理论中强调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不同,造成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时,所呈现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学困生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针对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策略的创新,逐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1 设定分层目标,维持学习信心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中学生将会发生某种变化的先示,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安排具有指导作
用[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基于学生的平均水平来设计教学目标,以至于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打击了学困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因此,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困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实际数学知识认知结构,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而维持数学学困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
信心。
如在《函数与方程》这节课的教学中,传统形式下,针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教师所制定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能够借助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同时,辨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体会函数的核心地位,并且可以利用函数的观点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等,而这对数学学困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教师将该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针对数学学困生而言,制定的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辨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体会函数的核心地位,……”,则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可以维持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帮助数学学困生实现转化。可见,在开展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数学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设计。
2 构建游戏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自主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而数学学困生因为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会降低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会影响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2]。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将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困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变。如在开展《集合》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打擂台”的游戏活动设计,激发数学学困生的积极性。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将“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性?”“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不同集合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等习题,用卡片的形式进行描述,并使每一道习题对应一张卡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使数学学困生对本节课中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教师请班级中的两名学困生到讲台中开展游戏,当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一张卡片时,两名学困生对卡片上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回答速度最快,且回答正确的学生,获得胜利。之后,教师再鼓励班级中的其他学困生参与到课堂中,与之前获胜的学生进行挑战,完成“打擂台”的游戏活动,提高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
不难看出,相比传统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言,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能激发数学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转化。
3 发挥同伴力量,促进互帮互助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就将合作学习法引入课堂中,逐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相互帮助中,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变。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组员的合理分配,促进学困生的转变。在课堂中,教师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分别是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等掌握程度较好、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等三个层次,其中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等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学困生。随后,教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等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紧接着,教师让小组中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这节课中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渗透,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小组中的数学学困生能够在同组学生帮助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等知识的认知效果,从而促进学困生的
转化。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活动中组员的合理分配,引导学生在被同组的学生指导中,逐步提高对数學知识的认知效果。
总之,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困生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困生的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逐步构建完整的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张岩.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的归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
[2]詹荣进.如何有效的帮助学困生进行高中数学教学[J].农家参谋,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