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芳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处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地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过程。该文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同类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引言:
《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土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不能轻视它的重要性。因为《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里面建筑构造内容和建筑图纸的空间想象要求较大,使得非常多的教师都将其视为难点。《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之所以能够成为建筑专业教学课程的难题,不仅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传统,而且学生们对这些晦涩难懂的图纸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对《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既要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知识点进行学习,而且他们还要对相关构造的建筑的图纸进行识读。单单建筑施工图纸就让第一次接触建筑图纸的学生们感觉到不知所措,而且这门课程对建筑图纸的要求非常高,以至于同学们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这门课的教学当中是迫在眉睫的。那么信息化背景下,将如何创新《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仔细思考和研究的。本文通过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让学生更自主的投入学习,把老师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读懂图纸、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优质的建筑人才。
1课程概述
《建筑识图》课程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通常开设在第二学年,安排在《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地基与基础》等相关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综合实训之前来完成,课程基本内容为三大部分,两大体系。本课例设计内容节选自该课程结构施工图部分学习情境三“梁构件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的第一单元“梁平法识图”教学单元,共计两个学时,主要内容为梁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及施工图识读。
2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设计
2.1教学设备与信息化资源的准备
教师可以利用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为学生提供详细的信息,对建筑基本构件进行讲解,从而增加学生对建筑相关知识的理解。利用Revit视图,能够命令从三维信息建筑模型中选择一个构件,从而进行详细的解读,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观察、剖切及测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为实现教学信息化,应保证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项工作进行升级,保证先进的资源。为使BIM技术得到有效的运用,应充分对BIM相关软件进行开发和升级,以更好的给予相应的支持。Revit软件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创建建筑模型,自动生产平立剖图纸,并对建筑构件进行统计,保证图纸之间相互准确转化,并使各部件之间能够具有智能型关联。
2.2引入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的做法是可行的。首先,微课录制简单方便。有专业录播室的学校,教师可以直接在录播室中录制微课。若无录播室,教师可以使用录像机,或者下载录屏软件自行录制,而后进行视频剪辑等后期处理。其次,观看微课的终端设备已广泛普及。微课通常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观看的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目前,绝大部分在校学生均有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使得微课视频的播放学习便捷可行。再次,微课学习轻松自由。校园无线网接入后,教师上传到互联网上的微课,学生可随时随地上网下载,在线或离线观看,便于课后复习与巩固。
2.3教学环境与资源
本课程授课过程主要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另外借助于电子邮箱、QQ、微信、电脑、手机等软硬件平台。授课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学PPT、工程图片和视频、标准图集、工程图纸和案例等,另外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图书馆、专题学习网站等进行课外拓展。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营造出直观、感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
2.4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构造与
识图》课程的研究BIM和VR的关系:BIM建筑信息模型为虚拟现实提供了和实际的工程项目一致的完整并且精确的模型,VR虚拟现实技术是让学生可以在那个模型环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借助物理实验这个平台让大学生的大胆提出问题并勇于实践。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急于求大、急于求成,要从一个小想法、一个小尝试,从实验过程的点点滴滴慢慢积累。例如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通过读数显微镜观察到了一个个规则的等厚干涉圆环,规则的圆环说明干涉点距离平板玻璃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2.5课后拓展提高及反思
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为学生开拓更多的教学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选择时间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帮助进行解答,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和互动,从而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课堂教学时间具有一定局限性,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知识进行拓展,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经过不断的反思,使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应充分利用课后学习时间,通过练习建模培养其逆向识图方法,更好地利用工程案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辨图能力和识图能力。
3结语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融于教学中,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各教学环节,让信息化辅助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真实案例引入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实现了由感性认识—系统学习—工程实例分析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课程教学设计经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两届学生的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路桥工程职业教育科研项目:“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工程类识图教学体系研究及实践”(项目编号:LQZZW2018101)所属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晓峰.BIM技术在建筑结构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故事,2016(7):97-98.
[2] 王娇,刘龙.信息化教学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以“梁的受力纵筋计算与信息化模型制作”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233-234.
[3] 隋浩智.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楼梯构造课程教学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1644.
[4] 朱冬飞.高职造价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017,16(10):9-12.
[5] 吴伟.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及课程教学标准化设想[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2):00040.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