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数学区域游戏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在文中介绍了几个数学区域游戏故事,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区域游戏;幼儿教育;游戏故事
我们在投放数学区域材料时,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纲要》《指南》精神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数学区域活动环境,整个活动结束后,我们以叙事的形式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反思评价研讨,这样更能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投放的材料能更好的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使我们的指导更有效。下面是我园三名教师投放操作材料,幼儿自主操作,写出的儿童数学学习故事。
1 中班数学区域游戏《纸牌游戏》
1.1 材料说明:
格子底板1个、纸牌12张(牌面为1-6图案,一种花色、红黑两种颜色)、骰子2个(数字骰子:1—6;符号骰子:大→小、小→大)
玩法:一人或两人游戏
①不受物体排列的影响进行6以内正确地数数(默数、目测);
②数量比大小;
③纸牌正向或逆向排序;
④规则:幼儿自主协商规则。
1.2 儿童数学学习故事:
1.2.1 观察与记录
①儿童的行为
两名幼儿自主协商纸牌的玩法:一名幼儿同时掷数字骰子和符号骰子,取出与数字骰子相对应的纸牌张数,然后按照符号骰子的排列顺序把纸牌上的图案数进行排列。经过两人协商,陈浩宇首先掷骰子,他拿了“1”“5”“6”三张纸牌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时,把“5”“6”两张牌的位置放错了,这时陈青浩发现了对方的错误,告诉了陈浩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陈青浩想出了第二种玩法,他首先给陈浩宇讲了一遍玩法,之后又给陈浩宇演示。当陈青浩掷骰子“6”时,错将“6”放到了“5”的位置,陈浩宇发现了他的错误,他便马上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②教师的行为
教师先倾听了幼儿各自的想法:
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当陈青浩介绍第二种玩法时,陈浩宇还没反应过来,游戏就要开始,这时,教师便语言介入。
1.2.2 分析与反思
①分析儿童的行为:
两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制定游戏规则:陈青浩想出了第二种玩法,就介绍给陈浩宇,陈浩宇还没反应过来,游戏就要开始,可以看出陈青浩比较强势。他们都能在游戏中都能自觉遵守游戏玩法和规则。
当对方提出自己的错误时,两人都能虚心倾听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②教师的自我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了将游戏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幼儿。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商量制定游戏规则,并能够遵守规则进行游戏。在孩子们提出另一种玩法时,我只是语言介入,请陈青浩给陈浩宇演示一遍,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2 大班数学区域游戏《图案拼搭》
2.1 材料说明
操作材料:
①带有蝴蝶图案和毛毛虫图案的红、绿两色方块积木。
②拼搭好的提示图案一张。
玩法:
①一人或两人游戏;
②按方块积木上的图案进行拼搭。
2.2 儿童数学学习故事
2.2.1 观察与记录
①儿童的行为
李紫萱和王璟瑄两名小朋友喜欢拼搭游戏。两人的合作意识强,李紫萱喜欢拼搭蝴蝶,王璟瑄喜欢拼搭毛毛虫。她们两个刚开始先自己拼搭,拼到一半时再将两者合起来进行拼搭,蝴蝶比较简单,李紫萱自己完成了蝴蝶的拼搭,然后两人一块拼搭毛毛虫,拼搭完成后两人都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②教师的行为
有一次,两人在合作拼搭毛毛虫时出现了困难,于是老师便出示图纸,请幼儿认真观察后再进行拼搭。这次游戏,老师完全放手让幼儿自己操作,兩名幼儿顺利的完成了图形的拼搭。
2.2.2 分析与反思
①分析儿童的行为
在认知方面,李紫萱有较好的空间感知能力,能通过旋转、移动位置等方法拼搭图案。
王璟瑄是一名比较强势的幼儿,每次游戏她都抢先选择拼搭毛毛虫,李紫萱能较快的完成蝴蝶的拼搭,并能与王璟瑄合作拼搭毛毛虫,直至完成整个图案的拼搭。他俩也有很好的坚持性。
②教师的自我反思
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没有进行干预,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操作的机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3 大班数学区域游戏《动物棋》
3.1 材料说明
操作材料:
自制动物棋盘一个,动物棋子(纸杯)、动物图片、盒盖(食物图片、炸弹)若干,骰子两个。
玩法:
①幼儿根据动物棋子在棋盘上的具体位置进行摆放,然后按照动物棋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②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棋盘上自主摆放炸弹和食物,然后根据动物棋的规则进行游戏。
3.2 儿童数学学习故事
3.2.1 观察与记录
①儿童的行为:
李瑞泽和刘玉钒在玩《动物棋》游戏时,李瑞泽每走一步棋,都会反复尝试,认真思考。当李瑞泽掷到骰子“2”时,他违反了游戏规则斜走了一步,刘玉钒没有发现。当刘玉钒掷骰子数是2时,他能根据游戏规则走两步,但李瑞泽轻声说:“你错了。”刘玉钒没加思索的听取了他的建议,放到了小草上。俩人继续游戏。
3.2.2 分析与反思
①分析儿童行为
通过游戏中的观察,发现李瑞泽是个不愿意输的孩子,他每走一步棋都会经过慎重思考;刘玉钒小朋友掷完骰子就赶紧走棋,缺乏思考。李瑞泽斜走一步是因为急于求胜,疏忽了游戏规则,刘玉钒没发现,说明他俩对规则的理解不到位。
②分析教师行为
孩子游戏时,我没有介入。我想去了解,幼儿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结果,孩子继续游戏,没发现。我采取补救措施,游戏结束后与他俩交流。
所以我认为,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幼儿不能发现解决问题时,教师应适时的介入,进行有效指导,适时退出。
以儿童故事的形式记录幼儿在数学区域游戏中的行为及教师的行为并进行行为分析,制定下一步计划,能帮助教师建立教育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连接。
参考文献:
[1] 曹洪云.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62.
[2] 林凤兰.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