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聪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实施课程思政有自身的优势,教师应立足文化育人理念,挖掘传统文化课程思政资源,并把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中,通过三大结合,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275-01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非思政课程,要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根据习书记的这一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完全能承担起课程思政的建设使命,实现习总书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优势
(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中国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它像一位须发斑自的老者,讲述着古代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又像一首动听的歌谣,吟咏着中国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还像一篇动人的诗篇,抒写着古代中国人的忧国心、爱国情、报国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可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国志,报国情。
(2)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实施课程思政指明方向。多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存在“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道德”的状况,在人文精神塑造上比薄弱。基于这一点,高校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应多加侧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任重道远。
(3)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实施课程思政的迫切性。零零后大学生群体中,很多人缺乏正确而清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回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人生理想。
2.立足文化育人理念,挖掘传统文化思政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其中,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文史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思想、人生仪礼、节日风俗、语言文字等都蕴藏着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理,值得深入挖掘仔细体味。
首先,从传统文学的浩瀚诗文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留下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学,中国文学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诗经》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治教化的功能,文学自古以来都作为表现社会人生、抒发个人情志,以求作用于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通过古代诗文的诵读,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文学表现的对勤劳、诚实、勇敢、执著、坚贞、忠义等中华民族美德的颂扬,是今天课程思政的经典教材。
第二,从传统哲学的思辨争论中,寻找安身立命的人生理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以后的经学之争、宋明理学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明清至近代思想启蒙,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思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注重对人生价值的研究。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崇高的精神与人格、合宜的礼仪与教养、得体的待人与待物的新一代职业人。
第三,从传统科技的辉煌成就中,锻造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国的农学、天文学、数学、冶炼工艺、治陶技术等都是世界最先进的。学习中国传统科技这一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要挖掘课程的思政价值,让学生去感悟、学习古代科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攻艰克难、艰苦探索、敬业精神、牺牲精神。
第四,从传统艺术的文化意蕴中,体味伦理道德与大国气度。中国传统艺术异彩纷呈,绚烂多姿。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争奇斗妍,百花齐放,强调伦理道德的规范作用;同时,中国艺术的发展史虽然是兼容并蓄、不断接受外来艺术元素融入的历史,但是外来元素从来没有代替基本面貌,这种精神一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精神,是“有容乃大”的大国气度和大和谐的和合之境的直接表达。
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实施课程思政路径
3.1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结合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德育教与学的目标,并写人课程教学大纲中。例如,通过绪论的学习,认识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了解天人合一、中庸和谐、内圣外王、道德伦理等中国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和强大包容性与生命力,认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3.2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贴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国文化典籍,例如国学经典、文艺作品、名人传记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充分利用百联网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微信资源等途径,鼓励学生扩大视野,积极思考,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观。关注国内外局势和热点时势,比如香港的大学生暴乱,让学生关注动态以及网络声音,经过自己的思考发表感想。把课程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参观地方博物馆,直观了解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增强自信。
3.3 课程思政融入评价体系
调整评价体系,将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向课堂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多维度评价转化,重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等多维度延伸。课堂教学评價关注学生听课认真度、课后阅读完成量、课堂讨论次数、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主动学习习惯、作业质量等环节,考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小组讨论、网上课程学习、拓展资源分享、学习成果自评与互评,关注学生课程能力的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写感悟体会,小论文。
参考文献:
[1]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大学教育,2018.01.
[2]田鸿芬,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未来与发展,2018,04.
[3]饶品良,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学理论,2014年11期.
[4]潘媛媛,基于“三全育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现代交际,201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