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雨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改变与创新。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对问题导学法的含义及应用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在初中数学教學中的具体应用对策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对策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想要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要求,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不断进行理念、方法和形式等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生动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重要且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究,对数学教学改革影响深远。
一、问题导学法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问题导学法是指通过运用提问的方式,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或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的一种方法。问题导学法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寻求更优的解题路径。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实际的基础上,适当地选取切入点进行引入。在问题设计方面需要体现与教学资源的相关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课堂互动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学生互评等方式共同提高。问题导学法具有独特的特征,一方面,强调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体现和目标的匹配性。另外,还具有良好的启迪、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不断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问题导入和深入研究,从而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数学认知体系。
二、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把握基本原则,体现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的有效融合性,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提高教学成效。
1.做好预习基础功课,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引入问题导学法,要求学生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大概的理解,在头脑中有基本的思维认知。因此,在开展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学生要做好预习基本功课,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本章节、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点,对整体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对难点问题做到有效攻克和深度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提高问题创设的有效性,在问题设计方面要注意体现与数学重点知识的融合性,要注意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要善于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出发,问题设计要体现思维价值,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步行时间和步行路程之间的关系,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点。
2.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注重互动讨论和资源共享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善于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详细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对所提的问题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选取切入点,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提问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体现针对性。设置问题并不是围绕所有的基础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创设问题,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求解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由于这几个内容比较容易混淆,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注意把握设计的难度,不能设计太多高难度的问题,这样容易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陷入思考误区。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等模式,让学生通过设计的情境,深入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者之间的异同,以此为基础设计基础训练问题,让学生巩固知识,更好地通过对比来增强记忆,提高理解能力和应用水平。教师可以适当精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数学题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3.注重问题创设呼应,构建系统认知结构体系
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创设的科学性,要从前后呼应的角度通过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回到教材中去,总结设计问题、解题方法等,从而为学生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导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握基本的设计要求和原则,注意体现难度的适宜性,注重前后呼应,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深度融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