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妍 裴兴才
摘要:高等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交换资源来实现最终的互利共赢,既培养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赢得了较大利益。产学融合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在遵守各自运行规律、履行各自职能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或能量的交换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希望为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学融合”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探索与实践
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是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重要举措,在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围绕国家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瞄准国家、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1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面临的挑战
1.1校外实践与实习教学
传统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校企之间通过指令性计划完成的产学研合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企业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安排方面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且难度也在不断加大。首先,校企双方的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律存在差异,加大了校企合作之间的难度,校企双方在合作时应找准切入点,消除两者之间的局限和隔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校相关教育的积极性,这是提高相关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关键所在。其次,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较薄弱,仅仅依靠眼前的短期利益和人情关系是很难持续下去的,缺乏动力。最后,学生的实习环境比较困难。此外,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的实践背景缺乏,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面臨挑战。
1.2校企关系
部分高校的办学方式从行业办学转变为政府办学,校企关系发生变化,这给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带来了挑战。在行业办学的方式下,校企关系是一体的,企业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培训条件,并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帮助,而学校为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学校与企业之间是一体的。从行业办学转变为政府办学之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之间的关系由统一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
2产学融合的实施
产学融合虽然说是学校与企业两方来完成的结合,但实现产学融合并不是只有这两方就能够达到的,和学校企业同样重要的是政府,产学融合的实施需要有政府的监督、支持、协调、赞助等,所以说政府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近几年,由于国家提出要深化产学融合,有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会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但是往往只是做到两方有签约却没有进一步的实际行动,只作了表面功夫却没有实际应用,最终结果和没做没有区别。
2.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应该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支持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和改革性的城市、产业和企业。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鼓励第三方开展城镇企业建设和企业建设评价,完善支持激励政策。让产学从一个双赢的合作,逐步扩大到更多的双赢局面,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合作水平,赢得长期的双赢合作,实现双赢和共生发展的融合。
2.2学校与企业
学校与企业之间各种层次的组织和信息的整合是畅通无阻的。这是合作机制的组织结构要素和信息交换要素在各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接触和频繁的信息交流,是生产与学习合作机制长期稳定的根本保证。各级组织的整合是保持信息公开的前提,各级组织之间顺畅的信息是组织的保证。
作为企业和学校的两个实体,他们更关注眼前的利益。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以下好处:为学生提供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完成未来雇主和雇员之间双向选择的需要。这些选择有利于学生就业,争得企业的有效支持,强化与企业的横向联系,提高研究能力,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扩展学校发展空间。企业的利益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企业各个方面的支持;社会影响对企业有效性的形成;加强学校培训、员工培训、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在引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有过互惠互利的重要经验。互惠互利只能互动,只有互动才能保证长期合作。
3“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学融合”的创新实践
3.1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一体化合作共建
学校与企业之间要想长期合作,就要不断寻找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在项目培训和硬件建设等过程中,校企合作都应坚持一定的合作原则,创新合作和组织机构模式,走出一条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道路。学校与企业共同规划合作项目和合作工程的建设,一同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校企共同建设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使教育基地的附加值增加了,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此外,还提高了基地的服务质量和教学效果。
3.2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 均向对方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资源开放,在不断研发新的教学资源和改善教学资源的同时,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持续合作创造条件和实现的可能。 学校利用企业可用于提供给学生实习的生产设施和培训设备,安排学生去企业实训。 此外,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和开展企业与学校实行对接的会议,安排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总之,产学融合的源动力在于建立校企合作将会实现的互利共赢,在这合作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资源、能量的交换与共享。没有资源和能源的交流和分享,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是就不能更好发挥。所以说,想要产学融合的生命力有效而长久,就必须达到互利共赢的最佳成果。期望在以后可以将产学融合发展到最好,学校与企业成为最佳选择合作对象。
参考文献: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谢冠华,詹勇. 高教学刊. 2018(01)
[2]产业融合中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为例[J]. 糜强,蒋红斌. 设计. 2015(15)
[3]践行产学融合2.0赋能新人才培养[J]. 陈滢,欧岩亮,王丹丹,孙瑾宇. 北京教育(高教). 2019(01)
[4]涂料专业产学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刘仁,袁妍. 教育现代化. 2016(02)
[5]软件工程专业产学融合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以中软国际合作为案例[J]. 曾岳. 教育现代化. 2016(20)
[6]全媒体视阈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红河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为例[J]. 杨惠林,赵琴粉. 新闻知识. 2015(04)
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企业“搬进校园”的VBSE创新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 》(课题编号:SJGY2017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