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摘要:篇章修辞学是将篇章语言学与古老的修辞学结合起来研究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篇章组织中的语言运用问题,相比之下,传统修辞学为语言修辞学,对语言的修辞资源和语言的语体进行研究。我们在本科阶段接触较多的还是传统的修辞学,加之篇章修辞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我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交际作用的不是语言,而是言语,从实用的角度来讲,研究篇章修辞学能够真正提高人的修辞素养,帮助人了解篇章构成的过程和原则,了解各语体内不同言语类型的修辞特性,可以为语言手段的实际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创造出符合语言规范和言语惯例的篇章。基于此实际意义,为探究篇章修辞学与传统修辞学相比较的特点及其体系,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简要叙述篇章修辞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叙述篇章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及任务,在论文最后一部分研究篇章修辞学的研究内容,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并寻找一些实例,形象、具体地加以阐释。
关键词:篇章;修辞;篇章修辞学;研究内容
一、篇章修辞学的产生背景
篇章修辞学(Стилистикатекста)是俄语修辞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在欧美一些国家掀起了一阵“篇章热”,学者们纷纷开始研究篇章语言学,包括篇章语法学、篇章语义学和语篇分析等等,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八十年代初在俄语修辞学界新兴了“篇章修辞学”研究,因此可以认为篇章修辞学是篇章语言学和传统修辞学相结合发展的产物。对于篇章结构是否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问题,在汉语学术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以修辞家陈望道为代表的赞成观点,他认为篇章结构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在《修辞学发凡》中因“格局无定”未能做进一步阐述。徐炳昌先生也对这一观点持赞成态度,他在《篇章的修辞》中提出“修辞学研究篇章结构,既符合修辞理论,又适用于修辞实践”。另一种便是反对观点,如张弓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就明确提出修辞学的研究“不能出乎语言词句之外”,和“篇章结构等事情,我们认为不应归入修辞学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季世昌和费枝美两位学者在《现代汉语修辞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出的“篇章结构应该是写作学的任务,修辞学要负担这样的任务确是不胜其荷的”。本文赞成前一观点,篇章结构是应当归入修辞学的研究范围的,并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我们小学就曾学过的设问句,由一个问句和一个答句组成,这就便是一个句群,因此就如徐炳昌先生所说,“从修辞来看,修辞学的研究范围不超过词句这个观点已经同修辞事实本身发生了矛盾”。在俄语学界,早在六十年代初,B.B.Виноградов就明确提出“言语修辞学”的概念,他认为“言语修辞学”的任务应是:“揭示各种体裁和受社会制约而形成的各种口头和书面的言语类型之间在语义和修辞表现力方面的细微差别。”在这里他“从理论上为今天的篇章修辞学勾画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肖敏,1989)。随着俄语学逐渐面临着将语言研究的对象扩大到单句直至篇章的要求,同时俄语功能语体修辞学开始兴起,对功能语体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篇章按照交际功能进行分类,于是实际的修辞学研究也逐渐接近篇章修辞的领域。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必须将修辞研究的对象从语言单位扩大到篇章,从文学篇章扩大到非文学篇章,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全面、系统地探索组织各种篇章的修辞规律”(肖敏,1989)。而篇章修辞学这一新学科也开始不断得到发展。
二、篇章修辞学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要想确定篇章修辞学的概念,首先要对篇章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篇章是什么呢?篇章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逻辑学等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篇章,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不同,对篇章的界定也不同。俄罗斯语言学家И.Р.Гальперин 認为篇章是“标准语以书面形式生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一个整体”(И.Р.Гальперин,1981:15)。区分篇章的标志是篇幅,一个词语、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都不是篇章,并且只以书面形式表现,而另有一些语言学家并不赞成,他们认为,无论是一个词还是一个词组,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的,只要是在交际活动中为人们所用,起到交际作用,即为篇章,例如医院的警告语“禁止吸烟”,商场或学校的“安全出口”标志,都可以看作是篇章。同俄罗斯和西方一样,国内学者对于篇章的界定也都看法不一。更多的人认为所有语言活动成品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可以被视为篇章。由此可见,篇章作为跨学科研究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整体,在这个结构中各种语言要素相互协调,但又互相区别。但有几点需要注意:1)一些学者认为,单个语句由于没有句际联系,容纳的信息量少,不能被认为是篇章。例如前面提到的“禁止吸烟”和“安全出口”便不是篇章。2)在语义上篇章必须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3)口头形式的言语作为基本交际单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样重要,也属于篇章。因此肖敏在《篇章修辞学概述》中指出“篇章是由两个以上的语句组成的基本交际单位,是在语义和结构上完整而连贯的言语成品,既可以是笔头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这种对篇章的广义上的界定更为大众所普遍接受。
接下来对篇章修辞学的概念进行界定,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那么篇章修辞学就是专门研究篇章领域里语言组织和运用的规律的科学。B.B.奥金卓夫著的《篇章修辞学》是苏联第一部纯粹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篇章结构的专著。奥金卓夫认为,篇章修辞学与以前各种修辞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基础是篇章结构理论(Теориякомпозиции)。篇章修辞学从篇章的整体出发,把篇章作为基本的交际单位来研究属于篇章整体构成的题材主旨、布局结构、章法技法等,研究各种语言手段在不同的篇章组织中的具体运用规律;而对语言单位的修辞现象和功能语体的修辞规律的研究只涉及对篇章局部的修辞现象的规律作出解释,探讨的是语言单位(词语和句子)的普通的修辞性能和同交际领域中各种语言(或言语)变体相适应的选择和组织语言手段的一般规律。因此,篇章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篇章(包括书面语言成品和口头言语成品)的组织结构中的修辞现象,篇章修辞学的任务也就是研究篇章的整体修辞结构规律。
三、篇章修辞学的研究内容
由于篇章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篇章的结构组织中的修辞现象,那么它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影响篇章整体构成的各种因素,如语体属性、体裁分类、主题思想、题材内容、布局剪裁和言语形式等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以及使篇章组织在语义结构、语法结构、语调节奏、语气情调、语用色彩和功能作用等方面浑然一体、整体完美的主导环节。为此,篇章修辞学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篇章的分类
我们认为,从篇章修辞学的任务出发,篇章的分类应按交际方式(口头或书面)的不同,根据交际背景和内容(即文体体裁的异同)以及交际对象(即语体的差异)进行。据此,篇章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口语语体:日常对话,口头独白,众人谈话,如在契诃夫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 Извините, ваше — ство, я вас обрызгал... я нечаянно...
— Ничего, ничего...
— Ради бога, извините. Я ведь... я не желал!
— Ах, сид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Дайте слушать!
2.书面语体的口语体裁:作报告,演讲,授课,辩论,现场报告,电影解说等,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上作的报告被翻译成俄语如下:
Товарищи!
Разрешите от имени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омитета 18-го созыва представить съезду доклад.
XIX Всекитайский съезд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 является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важным съездом,созванным на решающей стадии полного построения среднезажиточ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и в ключевой момент вступления социализма с китайской спецификой в новую эпоху.
3.口語体的书面体裁:日记,私人书信等,在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写给塔季扬娜的信部分如下:
Предвижу всё: вас оскорбит
Печальной тайны объясненье.
Какое горькое презренье
Ваш гордый взгляд изобразит!
Чего хочу? с какою целью
Открою душу вам свою?
Какому злобному веселью,
Быть может, повод подаю!
4.书面体的笔头独白:各种体裁的公文事务语体,科学语体,报刊政论语体,新闻广告语体,文学语体等,下面是一段有关音乐的新闻:
В Москве выступят звезды мировой оперы
Вэтомгодумероприятиепосвященоопере. Открытиефестивалясостоится 31 декабря. Занесколькочасовдоб оякурантовзрителиуслышатпрославленногонемецкого тенора Йонаса Кауфмана, уже не в первый раз выступающего в БЗК и полюбившегос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публике.
Известия28.12.17 в 05:01
(二)篇章的表现手法
一般情况下认为,篇章表现手法有以下一些方面:标题,开头与结尾,段落和层次,衔接与过渡,照应与协调,叙述的详略繁简,题旨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等
1.先以标题为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者一看到题目就可想象出文章的精神所在。题目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收到强烈的修辞效果。有的题目告诉读者本文主要在说明什么问题,叙述什么事情;有的题目能引起读者想读它的强烈愿望;有的题目能给读者一个综合概念,加深了印象,巩固了阅读的收获。
2.在开头和结尾方面,修辞学侧重研究其运用什么语言形式(单句、复句、句群、段落)才能做到更加鲜明有力,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3.层次和段落的划分是篇章结构的核心问题,修辞学从不同层次的划分和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层次和段落安排得适当,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布局,同时保持段落内容的集中性、统一性,让此段落与彼段落在内容上既有联系又各有自己的中心意思,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条理清楚,完整周密。
4.一篇文章的结构能否称得上“严谨”,首要取决于是否衔接自然。内容集中固然重要,但形式上的衔接也同样不可忽视。文章中句与句、段与段衔接得自然,全文才能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那么怎样才能衔接得自然呢?要用过渡句、过渡段和关联词语来衔接,过渡和关联是衔接的两种形式,它们能使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自然地衔接契合,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统一的整体。
5.文章的照应就是前后文要配合、呼应,凡是能起配合、呼应作用的语言成分(不管是词语、句子,还是语段、段落),都可看作是照应。照应这种表达手段反映了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和结构形式上的严谨,它可以使文章集中完整而不松散。照应的方法很多,同语言运用直接有关的是扣题照应、首尾照应、总分式照应等。
6.文章的繁简是指叙述和描写的细致粗略。任何一篇文章繁和简总是结合着用的,需要多花笔墨的地方,就用繁笔;可以一笔带过的,就用简笔。一篇文章要是不分轻重主次,滔滔不绝地写出来,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读者很难抓住要领。不需要详写的地方写详细了,会显得啰嗦;相反,该详写的地方,写得太简单,又会让人一头雾水。因此,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繁简适当,力避平均使用笔墨。
(三)篇章的修辞方式
修辞方式有四五十种,可以用来组段成篇的只有十几种。在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修辞方式:
1.比喻。包括比兴法和讽喻法。比兴法,是比兴相兼,多用于诗歌的创作。特别是民歌中,有很多运用比兴的范例。如《诗经·关雎》、“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讽喻法是编造一个故事寓示一个深刻道理,以达到讥讽或教育人的目的。很多寓言故事都是用这种方法编造的。如《池子和河流》、《黄钟与瓦釜》。比喻手法的运用,使篇章中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使平淡无奇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
2.象征法。象征经常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在文艺创作中。但作为艺术手法的象征,只不过是象征这种修辞方式的扩大运用。如高尔基的《鹰之歌》以鹰的形象象征充满英雄主义和理想精神的革命战士,以蛇的形象象征自私保守、苟且偷安的小市民。
3.反复法。反复法能用来组织全篇,用来安排段落层次,成为组段成篇、突出文章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技巧。篇章中的反复法的类型有:首尾呼应式、首同式、尾同式、段同式。
4.对比法。篇章修辞要研究段的对比和篇的对比。段的对比是指段与段之间的对比,各种文体中都能见到。篇的对比是指在全篇范围内作的对比,并以此作为全诗或全文的主要表现手法。这种形式的对比通常用在文学作品中。篇的对比可以采用连续对比的形式,也可以在一篇作品上下两部分之间进行。
5.设问法。设问是一种超出一个句子的修辞方式,语段和篇章中都常見。设问有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前者又包括一问一答、多问一答和边问边答三种。自问自答论说文中用得较多,问而不答常常出现在诗歌里。
6.衬托法。衬托是在文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艺术手法。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两种。被陪衬的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有时还构成一个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7.顶真法。顶真法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方式之一,将上一段的末尾,用来作为下一段的开头。古人多数把它用在韵文中,用来加强音律的节奏,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顶真法可以用来组织语段,也可以用来组织篇章。其不仅在诗歌中可以用来组织全诗,还常常作为说唱文学的艺术手法;除此之外,还用在韵文和散文中。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章回小说的回与回之间便用了顶真法。
8.排比法。诗歌常用排比法布局谋篇,使全诗的各段都成为结构工整、语气贯通的排比段,抒情散文中,也有连用排比段的,多半是为了抒发深厚的情感。
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的异同直接制约各种语言手段在篇章中的运用,因此,“系统地描述各种表现手法在语言上的表达规律,使用条件和修辞作用,也是篇章修辞学的一大课题”。(肖敏,1989)
参考文献:
[1]王凤英:《篇章修辞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徐炳昌:《论篇章的修辞》[J].扬州大学学报,1983.
[3]肖敏:《俄语修辞学概述》[J].中国俄语教学,1985.
[4]俞晶荷:《Солганик的篇章修辞理论》[J].外语学刊,2003.
[5]张会森:《修辞学通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陈炯:《修辞学的学科定位》[J].毕节学院学报,2007.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