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菊生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要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农村的数学教学往往难度更大,农村数学教学过程常会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思维尚不发达,在刚刚接触数学的情况下,应该注重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收获。
关键词:农村教学;激发兴趣;独立思考
有效的课堂活动应该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内容解决问题。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的讲课不一定能被学生消化理解,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这大大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以下是几点可行策略。
1 运用简单生动的口诀辅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容易产生不适,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排斥情绪,特别是农村里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学生,对小学数学非常陌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包容理解,注重表达技巧,语言简单形象,生动有趣,重点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学时可以编排一些通俗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引起学生兴趣.如,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位数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减法规则,这样的教学方式,简化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数学规则,进而培养学习兴趣。
2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自主思考
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先将某物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数清每一组的数量,再将一组的某物圈在一起,最后数一数分了几组,每组有多少。这样引导学生一步步自己体验乘法的原理过程,激起学生自己思考记忆的过程,对数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认知,慢慢渗透乘法的含义。在列算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对数字混淆不清,这时可以将数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计算5+5+5+5中可以这样描述,第一户人家住着5个人;第二户人家住着5个人;第三户人家住着5个人;第四户人家住着5个人;他们都用数字5表示,每一个家庭就是一组,家庭和家庭之间互不干扰。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算式的含义是,四组五个人的家庭,进而体会到乘法的含义是什么。
3 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不吝表扬
经常被夸奖可以使得学生更具有学习兴趣,刚步入小学的学生对一切都是好奇的,这时候适当的夸赞表扬都会让单纯的孩子获得一种荣誉感,让他们感到自己有很优秀的学习成果,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常会因为优异的成绩而获得來自家长和老师的夸赞,获得来自同窗和朋友的羡慕,这都会给他们带来优越感。为了继续享受这样的优越感,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信赖的对象,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在与学生交流时,认真耐心的聆听,用眼神和肢体动作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抓住时机给予褒奖和肯定,教师随口的一句称赞,都可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印象,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对于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的学生,要适当降低评价标准,以包容和鼓励的心态多表扬,表扬是教师热爱岗位,心中装有学生的表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教师都应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认真客观地对待每一次的教学评语。除了进行学习方法,知识内容的传授,教师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等生小丽来说,作业和考试都能够完成较好,教师在给她的评语上写上,太棒了,你是老师的骄傲,并且在全班面前表扬,获得表扬的小丽,明白了如何将学习任务完美地完成,下次也会做得很好,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一种优秀的习惯,进而获得优秀思维。对于差等生小刚,老师也不能责骂,而应该鼓励,比如说,有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再提高,小刚获得了自信,果然在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4 让问题联系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融入现实当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给学生制定一个确定的现实目标,引导学生向指定方向思考;设法让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必要时给与适当激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住住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去多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挑战,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学生通过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的独立 思考,感悟,发问,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显著增强,老师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课堂效率也理所当然地提高。在初等教育中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学生与数学建立了情感联系,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不只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娟,李华林.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码设计(上),2019,(4):76-77.
[2] 刘艳红.农村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