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亭亭
摘 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作物生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玉米栽培密度是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的种植机械、百姓的种植习惯、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的栽培技术应用等因素,使玉米栽培密度在一定区域内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玉米高产增密栽培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栽培密度;玉米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影响
引言
在我国当前的玉米栽培当中,众多因素的产生都限制了玉米的生产,影响了玉米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在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生产需求,玉米种植的未来目标是实现玉米种植的批量化以及玉米种植的规模化。在进行规模化玉米种植當中,玉米的栽培技术产生了一定的问题,由此影响了玉米的经济效益。现代玉米种植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条件等等,第二种问题使玉米种植者的问题,例如田间管理水平差等等,所以,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只要处理好以上两种情况,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就可以由根源上改善玉米的栽培种植技术。
1高产增密栽培的有利条件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非常大,分布区域广阔,不同种植区域的水、肥、气、热等农业生态资源、人力、农机等生产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栽培技术多种多样,使玉米种植密度差异性较大。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品种更新较快,在选育和推广耐密品种方面进展顺利,高产、抗倒、喜肥的耐密品种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同时,积极推广密植栽培相关的种植技术,包括增施有机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以及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耕作农机设备、病虫草害防治机械设施和设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条件优化调整了玉米种植密度,使密植栽培技术成为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和发展趋势。
2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分析
2.1播种时期
任何一种农作物,播种时期的选择将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产量,玉米的种植也是一样,土壤、光照、热量和水分是决定玉米播种时期的4种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方的气候水文、地形地势、土壤光照等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玉米在播种时期就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测试研究,最终才能确定播种时期。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如果播种时期存在差异,将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玉米质量也会受到相应影响。当外界条件相对稳定时,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则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因为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将直接关系到玉米是否获得充足的光照量,只有获得充足的光照量才能盛产。
2.2种植密度
对于玉米这种喜光的农作物来讲,除了播种时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也是一种主要因素。玉米的单株产量是非常高的,如果在播种时期能够控制好每株之间的间距,调整好玉米的种植结构,就能够获得理想的产量。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种植范围之内,玉米的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一旦过了临界点,总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就会呈反比例。因为种植密度将直接影响着玉米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每株获得的光照量就会减少,进而导致玉米的最终产量降低。因此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还要合理把控好种植密度,才能获得高产量。
2.3肥料选择
每一种农作物在成长阶段,水分和肥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肥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辅助因素,深受农户的信赖和喜爱。随着时间的演变,肥料也成为了玉米成长阶段不可或缺的养料之一。但是如今的肥料都属于化合物,如果施肥过多,就会造成化肥残留,对玉米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讲,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就要合理选择肥料种类,适量施肥。由于玉米的成长期比较短暂,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分别集中7月、8月和9月,这3个月也是我国光照最为充足的时期。因此在玉米的成长阶段,就需要充足的养料,才能帮助玉米更加茁壮的成长。只有合理控制好施肥量,才能提高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改善玉米的营养状况,促使玉米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生长,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3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优化措施
3.1地理位置与地力的重要性
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除土壤肥力,温度,光照等对玉米生长有影响,气候条件也会其产生影响,在保证适当的温度及湿度的基础上才能是玉米更好的生长,保证获得较高产量,如果条件不能满足,不但不能提高玉米产量,还会造成减产。首先选好的地块,土壤肥力适中,满足玉米生长的光照、温度,品种选择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种子市场失去宏观控制,种子市场混乱出现乱、杂、假冒、伪劣正在流入市场,种子生产企业盲目生产,导致大量积压的种子套牌、冒牌销售影响玉米生产者是玉米减产原因之一。玉米是短日照作物,需要高效的光利用率才能达到高产量,所以充足的光照能够让玉米积累更多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化合物,来影响玉米的实际产量。玉米在发育过程中拥有喜温的特性,所以在玉米生长期间较高的温度保障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较为适宜的温度在10至12℃,要缩短其发芽率的周期,那么在25至35℃较好,因为在此温度下玉米发芽最快。
3.2生产管理技术与增密栽培
栽培密度与产量只有在合理的条件及范围内才显示出正比关系,一味地提高玉米栽培密度并不是总能带来产量的提高,密度提高会改变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也会使玉米生存环境有所改变,包括植株的高矮粗细、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等,进而影响植株抗倒伏能力,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等,所以生产管理技术与增密栽培关系尤为密切。例如,近年来,在西北灌溉玉米区和北方高纬度春玉米区,以推广耐密品种为主,采取配套栽培措施,合理整地、平衡施肥、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机械收获,大大彰显了密植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的优势,获得了非常好的产量和效益。相反,一些地区因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设施老旧,阻碍了增密栽培模式的推广。
3.3水肥管理
水肥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各单位通常是通过水肥的管理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如果田间水分过多,会是玉米苗腐烂及产生其他病害,从而使玉米减产,水分过少,苗会干死,也导致减产,如果施肥量过大或施肥不当,都会导致玉米减产,而当肥料过少,导致玉米营养不良,导致减产。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化肥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对其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化肥得的种类比较多,不同作物及不同地力条件所需化肥种类及化肥量也存在一定差率。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选择化肥种类及数量不合理,都会对其生长情况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产量。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除种植密度及化肥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保证适当温度及湿度的基础上才能使玉米更好的生长,保证获得较好的产量,否则会减产。
3.4农业生态条件与增密栽培
各地玉米种植区农业生态条件差异明显,其中降雨、灌溉等水分条件是影响玉米栽培密度最为关键的限制因素之一。例如,东北地区、黄淮平原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种植区,近年来种植密度增速最快,区域内种植密度相对较高;黄淮海夏玉米区平均种植密度4127株/667m2;北方春玉米区平均种植密度为3940株/667m2。从水分管理角度分析,主要因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期间降水适宜,如遇到特殊年份可适期补灌。西部内陆的内蒙古西部、新疆和宁夏灌溉玉米区,主要采取灌溉方式进行生产,种植密度最高,平均为4515株/667m2,而水分稀缺的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旱作玉米区,种植密度较小,稀植栽培是当地的主要选择。相反,玉米生长关键期降雨量太大,也会直接影响玉米栽培密度。若在苗期和后期遇高湿,则秧苗易患病,或出现徒长、倒伏等不良后果,南方玉米区种植密度偏低多与此有关。另外,积温热量条件充足,可采取适宜的密植方式来实现玉米高产,比如,北方玉米产区受热量条件限制,可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实现高产的目标,光照也是决定玉米区域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
3.5保护性耕作技術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户的科学种植意识比较薄弱,认为玉米在生长期,只要给予充足的肥料就可以提高产量。然而却不知,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肥料过剩就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降低,土壤的结构与通透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玉米在成长期就容易出现病变和倒伏现象,最终影响玉米产量。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玉米栽培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耕作次数的减少,对土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对土壤造成破坏。再加上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就可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好农田小生态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玉米在种植过程中也广泛应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深松整地技术也是其中的一项,深松整地就是利用专用的机械化设备,将土地进行局部或者全面翻整,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深度,提高土壤的储水和畜养能力,提高玉米的产量。
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玉米的栽培技术已经上升到了另一高度,新的栽培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对于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也应当有单项技术向集成化技术的转变,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栽培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使玉米栽培技术朝着系统化和规范化迈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科研人员还应当紧紧围绕着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等,对玉米栽培新技术做出更加详细、科学、规范的研究,为我国玉米的高产量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就应当不断推进新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玉米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燕.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新农村(黑龙江),2017(10):142.
[2]刘杨.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9):128-129.
[3]张小伟.玉米栽培技术现状的研究及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4(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