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精彩课堂

2019-09-10 07:22雷扬帆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2期
关键词:有效追问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雷扬帆

摘要:追问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选择,继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出一个或者一个接着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关系,构建知识网络,还能促使一种高效的学习课堂产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式追问、直线式追问、迂回式追问、纠错式追问等方式。

关键词:有效追问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追问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选择,继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出一个或者一个接着一个新问题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关系,构建知识网络,还能自然而然的在课堂中创造出一种高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激活,能自发的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思考。追问的方式有:直观式追问、直线式追问、迂回式追问、纠错式追问等,不同的追问方式伴随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有幸全程参与了《“重复”的奥妙》这节课的研课活动,对这节课的在何处使用追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些不同的理解,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节课的思考。

一、直观式追问——沟通抽象思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学科,这样的学科代表着其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他们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要遵循这样的思维方式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时要转变抽象的数学语言,运用直观式的事物作为抽象思考的桥梁。在这样的教学中,直观式追问就是扣起抽象知识和具体事物联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孩子试着用直观的实例或者语言来解释,从而促使形象与抽象两者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重复”的奥妙》一课中,教学“表示规律”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出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开始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在教师举例后,学生有所进展,可是失去了最初的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进行了以下追问环节设计。

追问1:“仔细观察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情境图中的规律,并且用语言表达出规律,在一位位学生的表述中完善数学语言。追问2:“这样的规律,还有吗?和同桌商量一下回答。”通过这样的设计给每一位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追问3:“听了刚才的回答,老师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你们能想办法用简单的方法来表示你们发现的规律吗?”追问4:“选择图中的一种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先静静的想一想,用一种什么方式就可以让别人知道我这个是什么物体的规律?有想法的先举手再动笔。”

在这样的追问设计中,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在课堂中逐渐自信、大胆起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对如何表达规律进行思考,最终获得思考成果。

二、直线式追问——挖掘数学本质

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在课堂上,学生能听懂知识并且会解决问题,可是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就会出错。纠其原因,在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不够准确。课堂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挖掘与思考。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选好突破口去追问,在追问中引领学生透过现象深入地去辨析、比较,抽象概括数学的本质。通过直线式的追问方式,对数学问题层层深入,探究本质,让学生逐步领悟知识内涵。

例如:在《“重复”的奥妙》一课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收集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同一规律,然后教师将学生的表示方式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和不同点,从而抽象出数学的本质。为此,教师运用直线式追问的方式。

提问:“这三位同学都在表示同一样的规律。你看出来了吗?”

提问:“他是怎么表示的?他又是怎么表示的?”

追问1:“这位小朋友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可不可以?”

追问2:“同学们,怎么黑板上这些没有灯笼,他们怎么也能表示了灯笼的规律啊?”

学生①:“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大,一个小这样的规律。”

追问3:“你们都可以看的懂,对吧?”

学生:是的。

教师小结:“所以,你看,同一条物体的规律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同学想到了这种,有的同学想到了这种。”

教师在不停的追问中,引起学生对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进行观察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表达规律的不同方式,但是都是在表达同一规律的数学本质。通过这样的追问拓宽了学生对表示规律的认识面,从而达到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可以学以致用的目地。

三、迂回式追问——比较知识差異

数学知识具有体系性,这意味着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理解一个知识的同时往往需要对另一个知识进行辨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收集这样的教学材料,在学生出现误区时为学生提供思考帮助。采用迂回式追问的方式,先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进行分解开,再单独的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这样的分层针对思考,逐步理解有差异的知识。

例如:在首次上完《“重复”的奥妙》一课后,学生对于相同的表达方式用于表达不同的规律,有些同学对其存在疑问。针对这样的情况,再次执教时,设计了以下追问环节。

提问:念一念,你们猜猜看他表示的是哪一样物品排列的规律?

生:①表达......

追问1:同意吗?

师:你有不同的想法?

生②:我觉得他表示的是另一种规律......

追问2:你的想法和大家不同,我们一起来验证下对不对?要是这个是表示…..的规律,那么……就表示……,……就表示……

追问3: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啊)

追问4:谁听懂了他的意思?

师小结: 看来啊,我们的眼睛是会骗人的呢?同一种符号(正方形、三角形)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规律,既可以表示……也可以表示……。小朋友们,我们不能被这些图形、数字等等的表面现象欺骗哦。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在上述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同一种规律可以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来表示,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让学生在思考中触摸这一数学知识,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逐步完善可以用抽象的符号表示不同规律这一概念。

四、纠错式追问——促进反思能力

错题的产生意味着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不清或者理解起来有偏差。运用错题展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某个错题而把学生定性,不恰当的语言也会伤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纠错式追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论学生的学习状态,直击问题要害,针对错误本身不断提问,深入思考错因,让学生对知识再次进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

例如:在《“重复”的奥妙》一课中,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重复的现象时,出现举例错误的情况。教师提问:你怎么知道是错的?错在哪了?学生说出理由后。教师追问1: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追问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吗?教师追问3:如果要把他刚才的错误回答改变成为正确的,那么这两样物品要怎么摆放?

错题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对错题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理解。纠错式追问是对错题不断地追问,让学生直面错误,正视错误形成的原因,自发的感受到自己错误的问题,从而能够在判错、纠错、改错中达到理解知识的目地。

总之,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追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数学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用追问。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还能促使学校高效思考、精彩课堂生成,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促使学生不断地往知识的深度、广度、本质中去挖掘数学养分。

参考文献:

[1]陆建兰.数学课堂追问价值的最优化——以“认识整万 数”一课教学为例[J].教育科研论坛,2009(06):36-37.

猜你喜欢
有效追问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追问
在追问中生成数学课堂精彩
课堂有效追问例谈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