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的探究材料如何选取

2019-09-10 01:30李秀笠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2期
关键词:展板哥伦布胜利

李秀笠

某教师上历史课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题: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后,是该杀还是该放?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一下。很快有学生发言:“当然是该杀了,以前他杀了那么多共产党,现在是共产党报仇的时候了。”教师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继续问:“难道没有同学认为该放他吗?”“为什么放他啊?那不是放虎归山吗?……”“放了他不是更会加害共产党吗?”教师只好说:“应该放蒋介石,因为当时……”出现这种探究无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供探究的材料,学生只能凭已有的点滴认识去解决问题,所以难以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材料学生探究的依托,那么,教师该向学生提供哪些材料为探究服务呢?

一要选择要选取学生无法获取却很重要的材料。如上面讲到的案例之所以探究失败,就是因为教师没有为学生铺设任何材料,学生掌握的资料只有蒋介石残害共产党的一面,对这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并不明白,所以课堂上才出现了杀蒋呼声四起的状况。

二要选择能启发思维的典型材料。如在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我为学生提供两幅漫画,其一是一把刻有“全民抗战”的大刀刺向日本人胸膛的漫画,其二是军民代表推着刻有“抗战力量”的磙子碾向日本人的漫画,提出问题:从两幅漫画中可以看出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此外还有哪些原因?在学生联系所学仔细观察漫画分析回答后,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抗战胜利后的元宵节,重庆一家报纸就抗战胜利出了一个谜语,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工。你认为哪个说法有道理?如不同意,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抗战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三要选择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材料。如讲到开辟新航路时,                                                                                                                                                     我引入了两则材料:材料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倫布致敬”两行大字。材料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把“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们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我提出问题:材料表明在评价哥伦布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

四要选择能多角度反映事物的材料。如讲到改革开放成就时,我创设情境举办“改革开放30年成果展”活动,出示了三则材料:展板一“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展板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的三大件变化”表;展板三:“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海峡两岸交往”,让学生探究相关问题:展板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给展板三确定一个主题,并选择其中一幅图撰写解说词;你认为取得这些成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展板提供历史信息,让学生从图表中提炼信息,探究结论。

总之,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出对解决问题有效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展板哥伦布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坚持
胜利的手势
哥伦布没老婆
展板上的指甲印
哥伦布与新大陆
两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