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蓉
摘要:在种类繁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绘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在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要利用绘本渐进性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一方面教师重视教学引导,另一方面绘本与教师相要融合。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及阅读氛围,精心设计绘本阅读活动,设计开放式提问等方式来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渐进性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21929
一、前言
幼儿的语言发展最快时期是在3-6岁时,其间效果最明显。在过去的语言教育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孩子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书面语言的培养。为了适应新时期儿童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运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实现对儿童更全面的语言教育。在种类繁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绘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在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重视教学引导
1.引导幼儿结合绘本放飞想象
绘本教育会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形成及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教师再教育过程中不应认为干预幼儿的本性,应保持并发挥幼儿天真烂漫的特点,引导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激发好奇心及想象力,通过绘本阅读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在阅读绘本《月亮的味道》时,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力,想象月亮到底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成的呢?有的儿童认为月亮是糖果味的,有的幼儿认为月亮是香蕉味的,有的幼儿认为月亮是月饼味的,那么谁说的对呢?教师不应急于否认幼儿的观点,应当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
2.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绘本内容
幼儿在初期阅读绘本或者独自阅读绘本时,往往会被绘本图书中有趣、生动的图画所吸引,生动有趣的绘本图画会在幼儿阅读时为幼儿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导致许多幼儿阅读绘本时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生动的画面与丰富的色彩上,导致幼儿两三下便将绘本“翻阅”完毕,便开始玩耍张望起来。这一普遍现象反映出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十分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技巧的点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同时增强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以及简单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绘本《犟龟》时,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循序渐进的阅读,并且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图文内容,帮助幼儿一步步理解绘本中所表达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思考并一起寻找答案,小乌龟为什么会选择出发?在路上小乌龟都遇到了哪些动物?小乌龟最终参加的是谁的婚礼?并通过仔细分析图画、揣摩文字中表达的含义,引导幼儿感受小乌龟坚持不懈、不改初心的倔强与坚持,领悟小乌龟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明白只要坚持不放弃,愿望终会实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引导幼儿通过表演感受语言魅力
在幼儿的表达过程中,教师不应做过多的干涉,应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幼儿尽情的表达,并适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幼儿的表达是对绘本阅读教育的补充及延续,幼儿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之后,语言表达欲自然也会激发出来,按照自己的思维对绘本故事进行转述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在阅读绘本《勇气》时,“勇气有很多种,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总之不管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绘本中可爱有趣的图画配上散文诗一样的文字,通过优美的语言及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非常适合作为幼儿的朗读绘本,并且作者以细致的视角,结合生活中的种种小细节,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勇气,明白每个人勇敢的地方都不一样,引导幼儿学会表现勇气克服困难。
三、绘本与教师相融合
1.创设语言环境及阅读氛围
不同的绘本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绘本图书以有趣活泼的内容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绘本,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去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以绘本《我爸爸》为例,绘本以朴实的语言营造了过大威猛、无所不能的爸爸形象,表达了浓厚的父子亲情,充满了家人之间温暖的爱意,并且通过排比的句式以孩子的眼光及口吻描绘了强大有温柔的爸爸,表达了孩子对爸爸的热爱及崇拜。在这种温馨而又幽默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爸爸,鼓励幼儿夸一夸自己的爸爸,说出自己爸爸的优点,让幼儿在温馨愉快的环境中表达对爸爸、对家人的爱意。
2.精心设计绘本阅读活动
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幼儿语言教育,在绘本阅读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充分掌握绘本中的内容以及涉及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是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同样也能为教学过程留出更多发展空间。例如,阅读绘本《哇!地球》时,这本书以翻翻书的形式,讲述了对地球的几十种奇思妙想,充满了对地球的想象及创意,就像一次时间之旅,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可以直观的看到从古至今世界各地人类对地球不同的猜想及认识,充满了科学文化知识。
3.设计开放式提问
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重视绘本内容本身,更应该重视幼儿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及表达,是幼儿对绘本内容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以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为例,通过狐狸爸爸孵出小鸭子这样有趣的故事,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狡猾聪明的狐狸为了小鸭子选择不吃肉,还用绿叶盖在小鸭子身上,用毛茸茸的大尾巴为小鸭子取暖,一改狐狸常态,为了激发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思考,教师可以结合绘本故事内容,顺水推舟,抛出思考性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譬如狐狸找到鸭蛋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狐狸为什么要孵蛋?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幼儿的思维摆脱故事本身的束缚,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通过交流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并与幼儿一起读书,进一步拓展幼儿的阅读经验,通过家长的合理引导及老师的语言教育技巧,落实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绘本是幼儿时期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读物,绘本以栩栩如生的画面及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通过一个个独特并富有創意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通过图画代替文字传达故事情节,比起纯文字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及体验机会。
参考文献
[1]石德敏.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