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历史观

2019-09-10 07:22:44王东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课标学情

王东

梁启超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一大特色。但历史史料浩如烟海,当繁杂的学习内容与有限的学习时间冲突时,要做到面面俱到显然很困难。此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整理历史听课笔记时发现,学习内容的有效选择和组织与学生的学情、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方法的培养紧密联系,想要面面俱到却往往顾此失彼,因而有取有舍更有得。

联系实际导入

曾听一位老师上部编人教版八(上)《内战爆发》这一课,用当时正在进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一时事导入,出示当时一些台湾地区各党派的领导人参与竞选的情况。联系时事本是道德与法治课所需要的,然而这节课从一开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整堂课显得很沉闷。问题就出在这段被生硬拉进课堂的时事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对农村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联系时事是好事,但没有经过取舍,脱离学生生活就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另一位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出示当地烈士陵园的照片,联系当地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英勇抗敌的故事导入本课,这样的导人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紧密联系学习内容,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踊跃讲述他们所知道的故事,发表对英雄、对民主、对专制的看法,使得整堂课更加精彩。

同课异构,不同的导入过程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究其原因,与所选择的导入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激起学生兴趣、是否符合学生学情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区别也跟是否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有关。以生为本,史料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需从学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剔除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这样有取有舍才更能提高学习实效。

紧扣课标,布局合理

学习时间有限而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又多而杂,所以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聚焦课标。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需紧扣课标生成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决定学习内容选择的范围,技能目标决定学习内容选择的角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决定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情感目标决定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曾听一位老师上部编人教版七(上)《百家争鸣》这课,几乎整节课都在展示品味儒家学派的名人名言,看似人文意境浓厚,以至于其他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根据课标,本课的重点是知道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难点是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可以将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交由学生自学后表格归纳,留出时间用在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深远影响以及当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应该更有梯度和意义。

另一位老师上部编人教版七(上)《汉武帝巩固大一統王朝》这课,在课前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先进行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理解“大一统”这一难点,将这一难点问题化解成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具体的小问题,通过化大为小,化难为简,各个分解的方式突破难点。虽然这部分环节占了课堂的  ,但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部分学习内容。

组织史料教学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在这一点上,训练并掌握学习方法比获取知识更有用。

一位教师在上部编人教版九(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单元复习课时,并没有传统地安排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表格填空归纳,而是以资产阶级法律文献为切入点,解读史料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引导学生从背景、领导人、过程、影响等方面对三次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的能力,从而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这样,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而能举一反三,轻松掌握本课重点。

另一位教师在上部编人教版八(上)《秦统一中国》这课时,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许多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用嬴政的生平年代尺导入,指导学生利用年代尺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脉络。然后解读课题,抓“统一”这一题眼,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出示战国形势图,指导学生注重“左图右史”、史地结合的学习方法。利用材料突破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史料,归纳学习历史的方法:提取、分析、判断、总结。最后利用表格,教学生结合史实评价历史人物。难得的是课堂始终贯穿着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节课几乎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都囊括在内,课堂容量虽然很大,但如果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能全部吸收这节课的内容,那将对他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可将能力迁移到其他历史课。

有效选择和组织史料教学,关注史料内容的应用性和迁移力,关注那些适应面广、带有本质性的史料实证方法,促进学习最优化;结合学生学情,紧扣学习目标,培养学习方法,运用智慧对“史料实证”内容进行有效选择和组织,培养初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课标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