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滔
德育一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需要有组织和有效的开展,绝不可能像简单的化学反应那样立竿见影,更多的应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资源及资金不够充足,因此在德育工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存在办学理念不明确且落实不到位,德育为首未能充分体现,全员育人贯彻不够,德育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缺少人文关怀,学校评价以成绩为主等问题。尽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作为校长,教育管理者应当学会立足当前已有条件,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Part1
学校管理层面
(一)注重宣传教育
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根本上是价值观引导和品德的培养,因此宣传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学校可以在德育工作年度计划中,安排专门的班主任或者有关教师,负责利用板报、宣传栏等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可以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课等机会,在同学们之中树立起一些榜样,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行为规范等等,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农村学校可能很难有条件购置影音设备或者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教育类的影视资料,但是教师可以设计剧本,让学生成为“小演员”,将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表演出来,这样可能意义更加深刻,而且这本身也是一种宣传。其中,参与表演的学生的体会可能会非常深刻,其正义感和上进心都会大大增强,与此同时,观看的学生能够从中提升自己的认识,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提升学生活动的“人气”
(二)打造隐性德育课程
课堂教学固然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德育绝不应该仅仅在学科教学中发生。而且,在课程领域,校本课程、显性德育课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隐性课程这个概念引入我国之后,为德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有研究指出,学校文化属于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德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作为农村学校,我们可能很难有资金来进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但事事都逃不过“用心”二字,只要我们发挥主人翁意识,一样可以利用周边资源,如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对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设计和建设。学校的隐性德育课程蕴合在学校校园文化之中,举例来讲,我们学校可以着重打造爱国、勤奋的主题,利用学校中的空地,种植有设计感的农作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利用学校墙面,进行爱国宣传,让学生参与进来制作相关的作品进行装裱挂于学校作为装饰等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一旦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完毕,学校便可以明显拉开与同类学校的差距。笔者在个人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现,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中开发隐性德育资源,设计合理的隐性德育课程,对于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教育效果的提升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注重教师培训
学校层面为整个德育工作搭建校园环境、制度环境和课程环境。但是,我们仍然要重申,实施道德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拥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珍爱生命、懂得生存技能、热爱生活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主动去学习生存的本领、体会生活的价值。乡村教师发展近年来不断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把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因此,笔者认为我们作为农村学校的校长,办学条件无论如何艰苦,都需要让我们的老师参加培训。我们学校把德育的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建设一支以思想政治理论高的专职教师为主,合理配备兼职骨干教师,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德育师资队伍,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老师们可以打开视野,将先进的理念学到,带回来,回馈给孩子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Part2
学生和家长层面
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件大事,关乎学生思想价值观是否是正确的,关于每一个学生人生的旅途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只是一个学校的事,家长、社会甚至学生本身都有责任参与进来。
(一)学生层面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关键在于自省,在各种环境中进行自我约束。所以,德育工作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自制能力。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村学校的确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能够进行自制,在学习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引导和学校关注,在学校中的表现是存在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的自我教育,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致力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另外,我们还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和帮助作用。例如,我们可以在学校中推选出一批行为习惯较好、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监督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随时随地督促其他同学的行为。
(二)家长层面
学生失德行为经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总是一边倒地诟病学校、诟病教育,殊不知很多不良行为的出现,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往往是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研究显示,当前大部分家庭在孩子的德育方面都是不足的,小部分家庭的德育功能缺失,笔者认为这也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作为家长,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重视德育的影响,努力为孩子营造出健康的成长氛围。首先是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感和自信心。然后,要努力为孩子营造出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和氛围,给孩子自由创造和思考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创新,与人沟通合作,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最后,要认识到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性,对于孩子而言,有一种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长的陪伴。笔者对如下说法是认同的,成功很重要,但是能够经历失败受到启迪教育更为重要。
Part3
社会网絡环境层面
和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技术转变一样,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定会在诸多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物质上的,也涉及思维理念方面的。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做法一直是十分单一的,尤其是具体到农村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上,更是如此。但是,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有机会去创造革新的。网络的介入导引德育网络化,开辟了以网络为渠道的德育形态,为德育视界的开阔与德育渠道的多元化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图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大部分农村人同样也如此,因此我们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面临的家长群体都是在每时每刻接触网络,接收海量信息的。那么,如果我们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借此契机打开思路,在互联网络中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应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德育网络化是必要而且可行的,而且它还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基础,利用相关的分析手段还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