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及其路径探析

2019-09-10 07:22梁志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7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

梁志辉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阶段核心文化和价值得以传递发展的基础,是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每位老师、校长或每所学校的事情,而且是涉及到所有学校教育主体甚至全民、全社会的重要工作。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出发,立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独特性,探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建设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Part1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一)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具有目的统一性

在学校里,无论是哪个板块的教育工作,核心目的都在于育人,德育和校园文化同样如此,因此笔者认为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具有目的统一性。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们沐浴在优美、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这对于他们健康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养成,以及文明举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达成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为各个角色的德育工作者,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乃至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这无疑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统一性问题,多次在班主任会议和全体教师大会上向老师们呼吁,发动每一个人的力量,共建美好校园,大家携手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美好,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未来走出学校之时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二)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相互促进

笔者在多年一线小学管理工作的经验中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管理工作之间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同时其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和能力有眼,因此说教式的德育课程或者无趣的德育活动总是在德育工作中收效甚微。然而,当我们意识到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时,便可以打开另一扇窗户。其实不难发现,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之中,这对于激发师生的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升气质和形成开朗的性格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德育教育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试想,一所师生道德水平均处于较高阶段的学校,各主体共同努力建设出的校园文化又怎能不美丽和谐呢?

(三)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学校文化属于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德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通过对隐性德育课程各个环节的探讨,最终形成基于学校文化的隐性德育课程模式图,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课程发生的循环上升过程。笔者在个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发现,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中开发隐性德育资源,设计合理的隐性德育课程,将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最终实现小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有极为重要的帮助作用。其实,隐性课程也是需要全体教职工付出努力去开发和实施的,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十分注重隐性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调动,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减轻了老师们日常教学主任务之外,繁杂琐碎的行政任务,同时明确分工合作的规章制度,以至于让老师们无需随时被抽调应对各类检查。总之,让老师们能够腾出手思考隐性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从周围孩子们的特点出发,开展行动研究从而产出最具针对性的隐性课程,帮助孩子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Part2

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养成路径

众所周知,德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笔者认为德育实施最重要的策略是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师制宜。首先,要尊重学校、尊重学生、尊重教师的自主判断和教育的自主权;其次,要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责任心,而不是用烦琐僵化的标准来束缚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从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层面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关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德育提供精神引领

校风是一面旗帜,它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行为习惯等文化素养;学校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累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的目标以及校歌、校旗、校徽、校标等。当上述形式都已具备的时候,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可以说全面建设起来了,师生进入到学校之中,每天都在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之中浸润着,便很容易在无形中陶冶个人的于道德情操,这些均为隐形和显性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这也就是笔者所提到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德育的精神引领奠基。

笔者所在的学校,十分注重为孩子们准备各类仪式性的场面,如开学第一课、入学礼、校史活动周、艺术文化体育节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场合,让孩子们和老师们更加了解、深入认识学校。笔者认为,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通过这些活动,都自然地熟记学校的校训,发自内心地愿意唱校歌,对学校产生爱慕和感恩之心,这些也都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利用学校文化建设制度,为德育工作建起良性轨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处于一个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而校规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之一,合理的校规对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在严格执行校规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做到赏罚分明,逐步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学生则能够在接受表扬和批评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何为对错,对的行为受到表扬,得到强化,继续发扬,错的行为受到惩罚,不断改正,这是我们对于小学生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管理方式。

其实,这里所指的学校制度文化不仅单指学生,还涉及到了教师这一群体。举例来讲,针对学生而言,我们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校纪校规。针对教师这一主体而言,我校也十分注重加强师德师能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以《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多次围绕铸师魂、养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五大主题深入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活动。这些活动和培训使教师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合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做好传统德育工作的补充

当今时代,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和飞速普及,在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聚焦于校园文化和德育工作之中,我们发现以学校官网、公众号等为主体构成的校园网络文化也逐渐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而网络的介入,同时促使了德育网络化,开辟出以网络为渠道的德育形态。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多所学校的网络德育状况进行分析,归纳出目前学校的网络德育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不受重视、德育实效低下、受到网络空间挑战等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注重利用学校的各类电子化宣传平台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向学生、教师甚至家长和社会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利用活动报道、开展德育活动直播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教师和和家长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并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索构建网络德育体系的办法。

Part3

结语

只有德育回归生活,才能保证道德主体生活的完整性,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中健全人格,养成德性。即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让德育回归生活。笔者所在的学校和班子成员一直在为建设生活化校园这一目标而奋斗,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一宗旨贯彻到德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中去,在重新理解德育的基础上,以生活的视角去挖掘校园文化的德育功效,让生活化校园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简约化生活,并以此建构生活化校园,真正将生活纳入到学生视野中,让充满德性文化的校园从生活的层面予以学生现实关怀,价值领引,使学生完成道德生成到生长的衔接,彰显出入的价值和光辉,使德育回归生活成为一种可能。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德育工作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