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研究

2019-09-10 07:22郭桂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德育

郭桂华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落实”=字为今年的教育发展路径定调,针对短板和薄弱环节、突出“卡脖子”问题,攻坚克难,对教育改革再认识、再设计、再深化、再冲锋。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由此不难看出,一方面落实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德育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应当更紧密,与各门学科的关系也应当进一步加深。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智力层面还是身体层面都需要教师合理引导,体育锻炼无疑是辅助身体发育的最佳手段。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既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形成坚强的品质,也能够在运动中帮助学生排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体育课堂也是学生们互相交流,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体育课堂的特殊性,目前德育与体育课堂的融合度还不够高。这不仅与部分体育教师德育观念缺失有关,也与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措施不够完善有关。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在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相关原因、意义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分析。

Part1

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推进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基于体育锻炼对品德塑造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淬炼品行。事实证明,运动所带来的好处极多:短跑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爆发力;长跑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力;球类运动则可以考验团体合作的意识……运动活动可以极大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总之,体育运动对于小学生性格的培养具有很大意义。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德育能够反作用于体育锻炼。这将会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扭转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的坏习惯,让他们正视体育锻炼的优点。在如今社会,青少年身体下滑趋势严重,多数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无疑是我们需要直面的事实之一。少数孩子怕苦怕累,不愿意上体育课,这时候进行品德教育将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坚韧的思想品质,更好地接受体育训练,形成强健的体魄。

Part2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

在体育训练中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转变学生的固有观念:智育虽然重要,但体育也不能忽视,二者缺一不可。有部分学生很抗拒上体育课,每次上课要么消极应付,要么无精打采,总以为体育锻炼是无足轻重的,是“多余”的;有些学生虽然认真上课,但未必真正明白体育的重要内涵。传统体育课堂中,我们向来是实践多过理论,不会对学生做太多思想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好处,从思想上扭转观念,才能让他们不再把体育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对待。德育渗透也是为了对孩子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接受新理念,主动地、快乐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体现体育锻炼的真正意义,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助于树立集体意识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团结互助的大集体,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默契来自于我们一直以来所接受的教育熏陶以及思想灌溉,然而,如今很多人却慢慢漠视社会,变成了“独行侠”,不顾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思想教育缺乏,精神素养不够。德育建设的核心恰恰在于精神文明建设。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潜移默化地埋下集体意识的种子,鼓励他们广交朋友,发展人际关系,学会以互帮互助、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为未来顺利成为社会分工的一份子打下基础。体育所特有的竞赛活动、训练模式大多都是要倚靠团队合作才可以发挥出优势,渗透德育的做法势必有助于同学们在和谐交友的同时深入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进而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從而对班级、社会和国家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有益于德育的生活化

目前,德育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践的结合仍然不够紧密,德育生活化程度不够高,这样就直接造成了德育的针对性弱,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首先,从生理层面而言,德育与体育的联合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德育扮演的正是其中的指引者角色,与其成长、生活相辅相成。其次,体育课是小学生除了社会实践以外最贴近实际生活的活动。和其他学科相对比,体育课上所遇到的,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直接、具体,时效性很强,考验孩子的反应力、判断力和执行力,可以说与实际息息相关。这样的课堂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其主动探索德育价值,运用德育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在我们体育锻炼中经常会出现竞技比赛,这时候往往最考验学生的道德感和荣誉感,学生在其中接受着一次叉一次的磨砺,对德育的理解程度也逐渐加深。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堂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它既能帮助学生锤炼出过人的精神品质,拥有强烈的道德感,也能使得德育的覆盖范围越来越精确、实施效果进一步加强。

Part3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良好形象,善用榜样效应

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不仅学生需要改变观念,教师也要扭转自己的思维,尽力提升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大部分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读书,汲取德育方面的知识。树立良好形象也表现在要尊重每位同学,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同学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学习热情自然也会提高。正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同时,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同样可以在课堂中留心品行良好、表现出色的学生,将其作为班级德育榜样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向优秀代表学习,激起同学们的好胜心。并且,我们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时,一定要注意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不要泛泛而谈,空讲大道理,脱离生活宴际。

(二)调整课堂模式,灵活融入德育

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教学方法也应作出调整。首先,要尽量避免出现上课时教师“自言自语”的情况,多关注学生的即时状态.遇到难点要尽可能地多强调几遍,创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适当加入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我们可以号召学生定制班级口号,比如“身体强健的同时更需要心灵美丽”。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加入课堂游戏模式,利用游戏的启发性特点,寓教于乐,比如教授难度大的动作时可以采取“模拟动作游戏法”,看谁做得最标准,然后让做得最好的同学传授心得,帮助其他同学,德育就在其中慢慢渗透着。游戏结束后,还可以让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探讨这些行为中隐含的德育行为,由同学自己提出的总结教训想必能记得更牢,实践得越好。

(三)开展竞赛活动,巧用团队配合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最突出的特点,相比于其他课程的含蓄,体育课上的竞赛显得更为频繁,更为直接。竞争无疑是教学中最能催人上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这能营造出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考虑邀请班主任或是其他相关的教师作为评委,一起举办一场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加入辩论体育比赛中选手失德的问题等等,提高学生的道德感,优胜者授予奖励并提出表扬。有时候,教师还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些突发情况,制造一些矛盾冲突,观察学生的做法,继而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好就鼓励,不好就批评,总结正确做法,向所有学生推广。

Part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所有教师都应当正视这一点,努力将德育贯穿到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当今时代要培育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品行端正,文明守法的好公民,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把“以德育人”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将其融人体育课堂和其它学科,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德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讨厌的理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