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明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明确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德,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我国研制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学校教师和研究者致力于探讨如何在学校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而其中也包括信息技术学科。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并不是要培养出程序设计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例如查找材料,与他人沟通交流等。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多样繁杂的现代社会,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信息至关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在社会中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因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Part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意蕴
(一)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实现的目标。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首先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信息意识。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学生可能在家里或者社会已经对网络有较多接触,但是对信息技术的系统、科学的认识却没有建立。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信息意识,为学生科学利用技术手段服务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还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自我学习,只有自主的学习才是学生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为何如此?学生要进行自主学习,那么首先就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信息技术课堂能够教给学生寻找信息、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的知识与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就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支撑。例如,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某一点内容感兴趣,但是教师难以提供,学生想要深入了解,那么他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站、屯子图书馆等地方进行寻找和查看,学生自主进行拓展学习的这一行为就是自主学习行为,而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渗透是关键。何为计算思维,有研究认为计算思维是一种思维,简单来讲就是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思维里将其分解成可以进行操作的步骤。就像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将总目标分解成每个人生阶段的分目标,并逐步实现。这种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不是学生长大之后自然获得的,作为社会人,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因此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辨别信息的能力,了解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在这个信息良莠不齊的环境里,信息环境的监管也难以面面俱到,因此一些有害信息非常容易侵害到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学生。只要学生拥有了辨别信息真假、科学与否、正确与否等方面的能力,就能够为自己及社会建立一个安全干净的信息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此外,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到信息安全对于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性,学会在网络环境中保护个人和国家信息。同时,他们也懂得要对自己在信息环境中的各种行为负责。
Part2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
(一)将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若要通过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建立起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六大素养18个基本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寻找两者的契合点,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前提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才可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不是两条平行线,两者可以寻找到结合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理清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明晰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二)内容选择基于学生的需要与兴趣
虽然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比较基础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但即使是非常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或能力?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基于兴趣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卷入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而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现在比较流行各种学习英语的APP.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来编写基础的个性化的学习APP。
(三)进行课程整合或跨学科学习
自从国外STEM教学理念引入我国,信息技术的地位更加凸显。我国某些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实现课程整合,鼓励跨学科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其实,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鼓励课程整合和跨学科学习。因此,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不应该只着眼于本学科,而应该走向学科整合,开展跨学科学习。例如,可以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主,整合美术、音乐、语文等学科。也可以在其他学科进行学科整合时,信息技术课程在其中找到立足点,协同教学。
(四)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
信息技术的价值之一在于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呢?其实,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中学”,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合作学习的平台,例如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实现其同的目标。
Part3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但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作用与价值的认识都会影响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从教学层面来讲,教师首先应该明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在深入把握学科本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