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雄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展教学,更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反馈开展教学。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知识生成效果,初级教师双向互动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把握聆听的艺术,进行针对性教学。对此,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聆听艺术的把握展开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供优化教学、提升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聆听艺术 针对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8-102-010
一、走进学生群体,聆听学生疑问
聆听艺术的把握,要求教师首先要给自己创设聆听条件,也就是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空间,才能让自己在学生的反馈中掌握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才能把握住学生认知中的难点,制约学生提升的困惑,才能让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更高效地定位于学生的学习难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学习平台,并鼓励学生群体参与、主动学习,教师更要走进学生群体中,聆听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存在的问题,才能让教师开展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所以,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更有助于教师聆听学生心意,更有助于教师聆听。例如,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问题:请同学们画y=x2-2x-3,y=x2-6x+9,y=x2-2x+3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询问学生:所画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对应的二次方程根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群体,并观察指导学生的绘图过程,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这一线索中,找寻与二次方程跟的联系。学生在初次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或疑惑,教师的及时巡视便可能将学生巧妙地化解习题的难点,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教师走进学生群体,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教与学的对接才会更融洽、更试切。
二、暴露学生错误,针对性纠正问题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苛勒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尝试错误是学生的必经阶段,最终获得错误的纠正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知识、体会知识。如教师在教学中一度回避错误,不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暴露出来,学生在后期的知识应用过程中,必然也会出现错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教师在新课教学时未能将学生的错误暴露并予以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错误将会成为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那一粒夹生饭,既难以寻找,还难以更正,更会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毕竟初中数学学科要求学生的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综合问题的解决不允许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缺环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把握聆听的艺术,允许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出现错误的资源,并将其作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引导性资源,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起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作用。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部分学生在运算时常常会因为乘方计算规律而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把握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将学生运算时出现的错误呈现在课堂中,帮助学生针对性地纠正,才能让这种反例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帮助学生拨乱反正,提升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习题: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32=3×2=6;(2)(-2)3=(-3)2(3)-32=(-3)2.以上习题的设置,切好是学生在本节知识内容中的易错点,借此题目暴露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后进行针对性地纠正,才能让学生在后期的问题解决中,真正掌握知识、避免错误。
三、注重学生反馈,检测教学效果
除以上聆听方式以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说话和表述的机会,让教师把握学生的反馈、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一方面需要在教学环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在教学中聆听学生在课后学习中的收获,以获得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的知识获取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问询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是否存在质疑,更要多问询学生为什么,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听懂、深刻理解。在这种多种方式创建教学反馈的方式下,教师的聆听成为优化教学的手段,学生的反馈成为针对性获取教师指导的重要形式。最终,聆听也就变成了针对性指导学生的重要方式,更成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总结
聆听是艺术,更是教学技巧。教师的聆听,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更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走进学生群体、暴露学生错误和注重学生反馈的方式开展教学,才能让初中教学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徐晓兵.数学教学:需要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25):7-9.
[2]王小霏.聆听“大家”之谈,感受数学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1+39.
[3]孙庆然.被聆听:初中数学课堂中“听”的辩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53.
[4]刘富英.链出精彩聆听花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链接与整合[J].海峡科学,2015(08):89-90+96.
[5]朱水英.“懂你”——聆听数学的天籁之音[J].小学教学参考,201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