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怀咏志“译”悠长

2019-09-10 16:55薛璇子
高考·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三美三化

薛璇子

摘 要:本文通过应用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三化”论分析万昌盛、王僴中二人对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小诗的英译本。在简单阐释了原诗的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 “三美”、“三化”论评析该英译本的优劣之处。

关键词:“三美”;“三化”;《清明》

众所周知,译诗难,古诗词英译更难。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词形、声音和表达方式上完全不同,语言的表层形式不同,在同一个语言平面上有时又有若干不同特征。要想把古诗词翻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拘一格,重新创造。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三化”标准可以当作是古诗词翻译中的翻译标准。本文试图通过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三化”论来赏析万昌盛、王僴中《清明》的英译本。原诗和译文分别如下: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万昌盛、王僴中

The ceaseless drizzle drips all the dismal day,

So broken-hearted fares the traveler on the way.

When asked where could be found a tavern bower,

A cowboy points to yonder village of the apricot flower.

所谓“三美”是指译作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这三者应当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如以译诗而论,我认为主要是真与美的矛盾上。翻译求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 [1](P301)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的重要性不是三足鼎立的,最主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和“形美”。“三化”即“等化”、“深化”和“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以取得诗的“神韵”。等化指形似的译文,;所谓浅化,指意似的译文;深化指神似的译文。他认为“化”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不过“化”也必须要有一个限度,“浅化”不能太不及,“深化”也不能過。

首句的“清明”一词,不仅指明时间,也暗含着是一个全家人团聚在一起、郊外踏青、合家扫墓的日子。二人将其译为“dismal day”。从诗文后的“雨纷纷”三个字所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后句“路上行人与断魂”可以看出诗人在行路中间可巧遇到了小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是诗人此时一个人孤单地走在路上,看到很多“将要断魂的行人”。“dismal day”除了表现出扫墓的人们的沉痛心情,也是当时天气状况的真实写照。因为“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形容了那位在雨中行路者的心情。“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二人用“ceaseless”一词来修饰“drizzle”,点出这绵绵细雨在整个清明时节都在下着,宛如苍天深谙扫墓者的心情,用这丝丝细雨来衬托路人的心境。

下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可以指像作者这样出门在外的旅行者,也可以指那些到郊区扫墓踏青的人们。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偏偏此刻又赶上了小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导致“断魂”这种心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一首小诗中不可能将直白地将所有暗含的意思表示出来,这样会无疑会破坏唐诗的格律和特有的形式。所以二人通过意译的方式,即“化”的方式将这种种复杂交错的心情表现出来,但却没有体现出“将要”的这层含义。

前二句交待了情景,接着写作者此刻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一个小酒家。显而易见:首先作者徒步旅行,旅途劳累,很想找家酒家歇歇脚避雨;再次,在酒家也可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春雨淋湿的衣服。所以作者此处作者巧用“借”这一字表达了诗人当时复杂多变的情绪。再者,这里的“酒家”当然不可能是平常意义上的“酒吧”或者是“饭店”,而是郊区供舟车劳累的行人歇脚休憩。它或许也可能只是搭着一个棚子,只是简单地摆着几张桌椅。二人则选择“tavern bower”。 “bower”(凉亭)一词的使用恰好加深了搭建在酒馆外面的凉棚这一意象的含义,将这种情景十分贴切地渲染出来。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语道破。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他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语。也就是说,他补足了上句宾语问答的双方。但是牧童并没有言语,而是以“行为”为答复。诗人他仅仅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语言”,这丝毫不会影响这种艺术效果,反而留有余地,给予读者无限的遐想。而在对“牧童”的处理上,万昌盛、王僴中译为“cowboy”。“cowboy”的使用让人马上会联想到美国荒凉的西部赶着马匹的那些放荡不羁,风寒露宿的西部牛仔形象。但是中国文化中对“牧童”的理解多半是十来岁,天真可爱,牧牛的孩童。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在这里将其译为“cowboy”显然是不慎重的,这样就抹煞了放牛娃的天真烂漫,讨人喜欢的形象,以及诗句所营造出来的田园美景。对于“遥指”这一意象,二人使用“village of the apricot flower”,将酒家隐藏在杏花中这种忽隐忽现的意向表达了出来。此外万昌盛、王僴中二人直接把“杏花村”等同于一个小村庄的名称,用“yonder”(那边的)一词修饰“village”,用得十分恰到好处,体现出那个小酒家“遥”在远处,却依稀可见。

由于中西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的唐诗思想隐讳,不善于直抒胸臆,而西方正好相反更为直白,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的,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有必要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它,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我们更要知难而上,勇往直前。许渊冲先生所提出的“三美”、“三化”论也为我们更好地翻译唐诗宋词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再加上译者不断地提高自身中英文水平,自然可以让祖国的古诗词在世界文坛熠熠生辉,让更多不懂汉语的外国读者也能欣赏到它的美好。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3XSYK04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81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许钧. 翻译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林玲帼. 试论古诗词之英译[J]. 外国语文, 1995(2):63-70.

[3] 顾正阳. 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三美三化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三美”
从“三美”理论看杜甫陇右诗的翻译
许渊冲的“三美”理论视角下《上邪》三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员素质“三化”研究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浅谈高考记叙文的“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