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 07:22黄利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0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黄利娜

【摘要】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用恰当的手段完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雕琢”就显得特别重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指引他们走向健康的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德行修养、社会实践、终身学习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疏导;心理诊治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备正常的智力、开朗的性格,并且爱问善学,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能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与同伴们相处融洽,极及出现不愉快的争端。反之,则是心理健康有一定“瑕疵”的小学生。笔者所教的是三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为此,笔者针对这些个别“瑕疵”学生进行了“疏导、诊治”,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精心打造舒适宜人的教育“硬环境”

我们的教学环境以育人为本,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小学生为根本目的,根据每个人独特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立德树人,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而培育一代代的人才。因此,教学环境作为造就人才的“硬环境”,尤其重要。

“可以让我们自由自在地学习,让我们顺着我们孩子的天性,快乐地成长吗?”这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心声。作为教师,你听到了学生心声了吗?是否有意识地将我们的校园营造成学生喜欢的和谐、宜人的教学环境?如,校园里的户外场地是否有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否阳光、新鲜、“刺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活动场内,精心设计,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生机盎然的景象。如,作为学生一天当中最长时间的教室,如何让教室更温馨、更吸引学生的眼球、更入学生的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尽可能做到让教室的文化色彩弥漫整个教室,设置了班级“美化”墙壁、“美化”课桌、“美化”四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美的环境、美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未知的探索和追求,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的思维。

二、用心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软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互动的,教师的真心与真情,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失去“情感”,教学环境再优美也是表面,难以培育“好的果子”。创设民主、和谐、有爱的教育“软环境”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人员素养共同努力创设整体的人文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课堂氛围、教学形式等因素构成学校心理教学环境,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好好利用“软环境”去“感化”我们自己的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平等相待,“一碗水”端平

“不患寡,患不均。”作为教育者,应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尤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如此。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更要改变以前“居高临下”的态度,要以亲切的口吻和“朋友式”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笔者所教的班级在村所的一所小学,班级人数达40人,记得这学期刚开学时,笔者“发了一次飙”:“是谁没有把黑板擦干净啊?怎么每次都没有按时完成卫生呢?”当时成绩好的同学已经“偷偷”告诉笔者,今天是班上的一位学困生值日,笔者是故意“刁难”他,才会刚进教室就这样说。没想到,笔者一说完,几名学困生就在下面“咬耳朵”说:“老师每次都只骂我们这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上次班长他们也没有擦黑板啊,还垃圾都没有倒呢?可是老师都没有说他们,老师就是偏心,不喜欢我们。”当笔者听完他们“咬耳朵”的对话后,震惊了,没有想到连三年级的小学生都能够分辨出教师的“偏心”,课后,笔者找他们谈话,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没有想到笔者课后会这样做,这件事让他们觉得,老师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所“觉醒”,任何学生只有得到老师的公平对待,才能认为自己真的不会差人一等,才会使他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使他愿意打心眼里跟老师进行心灵的交流,顺其自然地表露出他在生活中以及在学习上的疑惑点。

2.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课堂心理环境是关键

要想学生尽情地释放属于他自己“闪光点”,教师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能出高效的教学质量,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社会心理环境,它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共认的规范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都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求知欲望的产生,而紧张、枯燥、冷漠的学习环境将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去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分不开的。教师应做好一名学习的引路人、指南针,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如,学生之间在课室发生争论时,教师应做好调解工作,让学生之间成为友好的学习同伴;在课堂教学时,如出现学生睡觉、无精打采的情况,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设计出更具情趣的教案,让学生走进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等等。只有将学生带进学习中,让学生得到学习的乐趣,情感有所激发,心灵有所触动,理念得到共鸣,才能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并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3.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真诚,源于人内心的善念。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最为可贵。教师在学生面前有七分真,学生就会回赠十分真,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理解学生、真心爱学生,由心出发,才能开展好教育。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例如,笔者班的某个学生,因为最近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失去父亲,让她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都萎靡不振。因为她之前上课是很认真的那种学生,一下子没精打采了,笔者还真的有点不习惯。可是笔者只知道她请假了,没有细问她请假的原因,导致误会她,以为她开始学坏了,不好好读书了。笔者就狠狠地批评了她,说她不应该不好好认真上课,后来才从她的嘴里得知,她萎靡不振的原因。大概因为我们的真诚相对,她觉得她应该要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觉醒过来,好好读书、好好生活。笔者放下教师的架子,用教师的真诚换学生的坦诚相待,让自己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是他的朋友。只有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成长,所有的教育才有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离不开“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庇护”的,在环境影响下小学生,他们的心理更健康。因为,作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愿意与教师交流,教师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来源于教师的一颗真诚的心、博爱的心、无私的心,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时进行。为人师者,应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指引他们走向健康的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德行修养、社会实践、终身学习三方面的能力。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了当代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热点”,这也为21世纪培养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成栋.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M].贵州民族出版社.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清洁工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