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架构小学低年段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2019-09-10 07:22张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0期
关键词:年段狐狸课外阅读

张裕

一直以来,课外阅读都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食粮,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食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段,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各年段之间的阅读目标呈循序上升的趋势。其中,低年段的阅读,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正是培养阅读习惯和激发阅读兴趣的黄金期。如今统编教材的推行,便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阅读素养。因此,如何依托编教材,架构起小学低年段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从而提高小学低年段课外阅读实效,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笔者新接手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初次接触统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统编教材在课外阅读方面做了很大的补充,同时在课文篇目的选择上,更能体现小学生的年段特点,具有较强的课外延伸性,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于是,把握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立足课内阅读,自然渗透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课内外阅读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升阅读素养,便成了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梳理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开展了课内外阅读,并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用好“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级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园地里分别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的读书环节,而“快乐读书吧”在上下两册书里各出现了一次。两种读书形式的编排,为学生推荐了多样的阅读方式,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的平台,直接把课外阅读请进了教材,以此显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和大人一起读”,顾名思义,小孩子需借助大人的指导,共同完成一次读书活动。这样的安排,完全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毕竟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缺乏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借助“和大人一起读”这块跳板,培养起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不同的大人合作读书,例如,在家里,便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在学校里,则是与老师一起。在朗读形式上,形式不拘。或是大人带着小孩一句一句读;或是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段我一段,你一遍我一遍;或是小孩单独完成朗读,再回答大人的提问……进行亲子课外阅读时,也可采取相似的做法,丰富了亲子阅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快乐读书吧”,相当于一个读书的吧台,是学生进行阅读展示的大舞台。例如一年级下学期的“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刚好契合了我们正在朗读的国学诵读读本《日有所诵》,里面含有大量的童谣和儿歌。于是,一首首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简短精悍的童谣和儿歌成为学生们争先朗读的材料。拍手读、配动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相辅相成,琅琅读书声瞬时化成了孩子们的朗朗乾坤。分享读书体会时,《颠倒歌》里“蚂蚁踩死老母鸡”“八十岁的老爷爷躺在摇篮里”等夸张表述使大家乐弯了腰;具有挑战性的绕口令激发了大家的语言潜能;表现亲人温情的画面勾起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阅读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升,正如我班阅读口号“畅游书海,快意童年”所寓,快乐充实的阅读之旅由此启程。

二、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班级共读,方法指导

阅读,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内阅读是枝干,提供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支撑,而课外阅读是纷繁的根须,为阅读这棵大树提供多层养分,使之不断丰茂起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益于统编教材的精心编排,在单元教学中,两者的联系十分密切,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1.课外阅读扩充课内阅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字少的学情特点,一年级的课文在篇幅上略显短小,选作课文时内容上有所保留。在教学时,我们不妨适当补充。一方面增加了课文容量,另一方面引入了课外阅读,适时衔接课内外阅读。

例如,教《姓氏歌》和《三字经》时,《百家姓》和《三字经》的原文便是很好的补充材料,既能让学生一窥选文全貌,又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而《端午粽》这篇文章,谈到端午节的习俗,可把这首家喻户晓的端午节童谣添加进来: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当学生摇摆着小脑袋大声朗诵时,端午的情景自然浮现眼前,大家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亦浓了几分。

2.课内阅读向課外阅读延伸

除了那些与课内密切相关联的课外材料,可以在讲课文时直接补充之外,还有一部分阅读材料也对课内阅读起着重要的拓展功能,那便需要我们推荐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这种类型的阅读延伸,恰恰是阅读教学的常见形式。例如,学习完童话,推荐同学们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习了寓言,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学习了神话,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课内接触了说话训练和想象阅读等学习方法,也进行类似的课外阅读训练等。当学生按老师的推荐进行阅读后,可在班里进行一次交流活动,可以是“快乐读书吧”式的简单分享,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精读,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以《端午粽》一课的教学为例,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良好契机。借此机会,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外阅读,并布置学生制作了读书卡。通过学生们图文并茂的绘制,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深入人心。

再以任溶溶的《怎么都快乐》为例。学完课文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任溶溶的其他作品,并重点介绍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大家纷纷把书本买回来阅读。于是,属于我们的一次整本书阅读分享开始了。首先,我们从阅读封面开始,了解了书名、作者、出版社、插图以及根据封面的颜色猜测故事主题情感,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开始浏览书本的目录,获取整本书的内容信息。通读故事题目后,开始正式读书活动。第一步,根据图片猜故事,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第二步,根据故事情节猜人物,考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第三步,介绍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第四步,概括作者的写作特色。

而绘本《逃家小兔》的课外阅读设计,直接指向低年级说话目标的训练。一个“如果……就……”的句式,经过“扶——半扶——放”三个阶梯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角色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同时发挥想象力,对绘本故事进行情节加工,与故事深度融合。在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积累了说话技巧,实现了学会说完整的话的课内目标。

以上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相互融通和阅读书目的推荐、共读等种种做法,为学生的阅读指引了更明晰的方向,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是联结课内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切实有效途径。

三、比较阅读,拓展思维,提升思考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指的是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和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在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有些篇目具有相同的人物或相似的主题等相关特点,或是有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两者之间适合进行对比学习,从中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

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和《狐狸和乌鸦》作例。两篇故事同样选自《伊索寓言》,前者赞美乌鸦的聪明,启示人们遇到问题要学会想办法,而后者则嘲讽乌鸦因听信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行为,启迪我们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同样的乌鸦,一褒一贬,形象截然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能通过联想和对比把两个故事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同样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能持定性思维进行阅读,阅读思维会因此而打开。

故事《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狡猾的形象呼之欲出,符合人们对狐狸的一贯认知。然而,绘本故事《小狐狸阿权》里的狐狸,却是另一般个性: 知错能改,心地善良。读这本书,溢满心田的是暖暖的温情,不再像以往一样对狐狸的诡计多端充滿厌恶。由此可知,为了表达不同的故事效果,作者在对人物的处理上可以颠覆传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的角度,这也体现了故事的虚构性。

再如李白的两首古诗《古朗月行》和《静夜思》,同样的意象“月”,一首写出了奇特的想象,一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也是思维的多元性表达。在教学时若能让学生学着去感悟、去发现,学生对古诗的意象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每次进行这样的对比性阅读,学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常常有独到的见解。可见,比较阅读,是解放学生阅读思维的大胆尝试,对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批判性思维都较为有效。

经过一年级不同形式的阅读训练,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程度与日俱增,日积月累的阅读经验也使得不少同学掌握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每日阅读半小时已成为常态。今年我校成为广州市智慧阅读实验校之一,在各项阅读数据中,我班均呈现良好态势,3月份还获得阅读之星班级称号。至此,依托统编教材,一年级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成功架起。当然,在此基础上,如何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和主动性,如何使课内外阅读的联结更深入、更系统,将是接下来要面临的新问题。本人将继续依托统编教材,根据不同年段小学生的阅读目标和学习特点展开研究,为课内外阅读的训练注入更多的理论支撑,努力使每一次阅读训练更科学。

猜你喜欢
年段狐狸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狐狸和猫
狐狸